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苏文忠萝汉偈帖赞

标题包含
苏文忠萝汉偈帖赞
佛法离住相,色相本非实。 云何阿罗汉,可以色相求。 居士宰官身,只园夙亲近。 会发宏原深,现此广长舌。 于后像法世,赞叹说偈言。 笔力虚空,三昧出胸臆。 撞开痴愚纲,透出大千界。 我昔睹殊胜,会闻诸佛说。 以音声求我,不能见如来。 偈语复云何,能离音声见。 今法解佛意,一切有为法。 非偈亦非赞,应作如此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岳珂(1183年-1243年),字肃之,号东武,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岳飞的后代,出生于江苏宜兴。 岳珂年轻时以文才著称,曾担任太学正、军器监丞等官职。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多次上疏陈述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佛法远离各种形象,因为物质形态并非永恒不变。 阿罗汉又怎么可能依赖表面现象呢? 无论在家还是为官,都要常与山林生活亲近。 在追求宏大深刻的真理时,展示广阔的言语交流。 在这个后期的象法时代,赞美这些用诗的语言表达的观点。 用尽空虚的力气,从内心深处的三昧之中出现。 冲破愚昧和偏执,抵达广阔的宇宙世界。 很久以前我目睹了无上的境界,有幸亲耳聆听了佛陀的教诲。 想用声音找到我,是无法真正理解如来的。 这些诗句又能怎样?它们无法离开声音来认识真实。 现在的教法要理解佛陀的意思,所有的有为之法都不是诗也不是赞美,应当这样看待。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苏文忠萝汉偈帖赞》:题目中“苏文忠”指的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谥文忠;“萝汉偈帖”是指苏东坡的一幅书法作品,内容为颂扬罗汉的偈语;“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赞美或评论事物。 2. 离住相:指远离一切有形的执着。 3. 色相:指佛的形象、表象。 4. 云何:为何,怎么。 5. 阿罗汉: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6. 居士:在家修行的人,这里指苏东坡。 7. 宰官身:做官的身份,苏东坡曾任职翰林院承旨等职。 8. 只园:佛教圣地,位于古印度北部,即现在的尼泊尔。 9. 夙亲近:早些时候就与佛亲近。 10. 宏原深:佛理博大精深。 11. 三昧:佛教用语,指专注的状态。 12. 痴愚纲:愚昧无知的观念。 13. 大千界:佛教用语,指广阔的宇宙。 14. 我昔睹殊胜:过去我看到过最殊胜的东西。 15. 以音声求我,不能见如来:追求我的声音,是无法见到如来的。 16. 偈语复云何,能离音声见:偈语究竟如何,能脱离声音来见到? 17. 一切有为法:所有依靠因缘而产生的法。 18. 非偈亦非赞,应作如此观:这不是对偈语的赞美,应该这样看待它。
去完善
赏析
《苏文忠萝汉偈帖赞》为南宋文学家岳珂所作,通过赞美苏轼书写的罗汉偈颂来探讨佛法与文字之间的关系。诗中以“以音声求我,不能见如来”来表达声音与实质之间的差距,体现了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精神。虽然文字在传达佛意时具有一定作用,但不应过于依赖,而应理解其为一种方便法门,以便最终认识“真我”和“如如不动”的本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苏文忠萝汉偈帖赞》是南宋文学家岳珂对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一首赞诗。此诗作于公元1167年,即宋孝宗乾道三年。在这段时间里,苏轼已经辞世多年,但其文学作品和思想观念依然深深影响着后世。 在这首诗中,岳珂通过描述苏轼在萝汉山中幽静的生活情境,赞美了苏轼超然物外的品格,以及他豁达的人生态度。萝汉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是苏轼晚年归隐的地方。在这里,他远离尘世的纷扰,专心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 岳珂写作这首诗时,正值南宋中期,当时的社会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儒家士大夫阶层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关注个人的修养,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一时期被称为“理学家”阶段。因此,岳珂对苏轼的赞美也是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文人精神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