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止翁

标题包含
止翁
万法都卢归一法,一法不知何所归。 肚饥买个油糍吃,吃了油糍肚不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师范,法号圆修,字师范,俗姓李,名宗勉,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他出生于浙江明州(今宁波),12岁出家于天童寺,后成为禅宗五山十刹之一的天童寺住持。 释师范在佛学、文学和书法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止翁":诗人以“止翁”自拟,表达了他对世间万物最终归宿的思考。 2. "万法都卢归一法":"万法"指各种方法、事物;"都卢"为助词,无实意;"归一法"指回归本源、归结为一。这句话表达的是万千事物最终都会归于统一的根源。 3. "一法不知何所归":对于这一根源或真理,人们却难以把握其最终的归宿。 4. "肚饥买个油糍吃":"肚饥"意为肚子饿;"油糍"是一种油炸的面食,用以充饥。这句诗表达了在面临困境时,采取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 5. "吃了油糍肚不饥":"不饥"即不感到饥饿,诗人以此表现出通过实践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止翁》,是释师范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领悟和生活的哲思。诗句通过朴实的语言,阐述了“万法归一”的道理。诗歌开头的“万法都卢归一法”强调了众多现象的根源归于一理,意味着世间纷繁复杂的现象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一种本质的道理。而接下来的“一法不知何所归”则提出了一个疑问:既然万法归一,那么这一法则又是归属于何处呢? 接下来两句诗“肚饥买个油糍吃,吃了油糍肚不饥”则以日常生活为例,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哲学的理解。这两句诗意在传达当人们面临困境(如肚饥)时,寻求适当的解决办法(如买油糍吃),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吃了油糍,肚不饥)。虽然表面看似简单的生活道理,实则蕴含了深刻的佛学智慧——万事皆需对症下药,且要学会自我救赎。诗人以此表达他对于生活现象及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止翁》是唐代高僧释师范的一首禅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世间万事万物的豁达态度。在了解了诗人及其创作时期的历史背景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的内涵。 首先,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朝中期,即公元8世纪末到9世纪初。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文化艺术的发展达到了高峰。佛教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著名的禅宗大师都活跃在这个时代,如马祖道一、南岳怀让等。 其次,关于诗人释师范的人生际遇,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从他的诗作来看,他应该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禅宗大师。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禅宗哲学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这些都可以从他这首《止翁》中得到体现。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唐朝中期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在这个看似和平的表面下,隐藏着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在诗歌中得到了反映,如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问题。这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综上所述,《止翁》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唐朝中期的历史时期,诗人释师范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和对世间万事万物的豁达态度,表达了他的禅宗哲学观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