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思风
坐将赤热忧天下,安得清风借我曹。
力卷雨来无岁旱,尽吹云去放天髙。
岂随虎口令轻啸,愿助鸿毛绝远劳。
江海可怜无际岸,等闲假借作波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坐在热烈而焦虑的环境中关心着天下的百姓,什么时候才能借助清风给人们带来凉爽呢?
有了力量,可以卷起及时雨,令年岁不再遭受干旱;吹走乌云,让天空更加高远。
岂能随着恶虎的命令轻易嘶吼?只愿帮助鸿雁减轻飞翔的辛劳。
江洋湖泊宽广大无边,到处都有风平浪静的时候,随时都能借助风力,化作翻滚的波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坐将:谓立刻使某事发生。这里指诗人忧国忧民,希望立刻驱走炎热,带来凉爽的清风。
2. 赤热:极热的天气。这里指夏天炎热的天气。
3. 安得:表示疑问的词语,意为怎么能得到。这里诗人希望得到清风的帮助。
4. 借我曹:指帮助诗人及其他人。曹,同辈或同伴。
5. 力卷:用力席卷。形容力量之大,能迅速驱云降雨。
6. 雨来:下雨。
7. 无岁旱:没有年年的干旱。诗人希望借助清风的力量解决旱灾问题。
8. 尽吹云去:指将天上的乌云全部吹散。
9. 放天髙:让天空更加高远明朗。
10. 岂随:表示反问的词语,意为怎么能跟随。这里诗人自谦,表示自己虽然不能像虎狼一样轻易发威,但愿意像鸿毛一样尽力相助。
11. 虎口:比喻险恶之地。这里用虎口比喻炎炎夏日。
12. 轻啸:轻松地发出声响。这里诗人希望自己发出的声音能驱散炎热。
13. 愿助:愿意帮助。
14. 鸿毛:大雁的羽毛。这里用来比喻自己微不足道的能力。
15. 绝远劳:指解除远离家乡的人们的劳累。
16. 江海:江河湖海,泛指水域。
17. 可怜:可以喜欢。这里是希望得到的意思。
18. 际岸:边际,边界。
19. 等闲:平常,随便。这里诗人借用江海的波涛形象,以表达自己的愿望:愿清风像波涛那样随处可见,轻易可得。
去完善
赏析
《暑热思风》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一首描绘夏日渴望凉爽清风的诗作。诗中,作者以赤热的暑气比喻社会现实的严峻,表达出自己对国家民生忧虑的心情。同时,他寄希望于一股清风,这股清风既能带来雨水,化解旱灾;又能吹散乌云,显现晴朗的天空。在诗人眼中,这清风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象征着能改变现状、为人民造福的力量。然而,这股力量并非轻易可得,需要付出努力和辛苦。诗人用“虎口”和“鸿毛”的意象来表达这一思想,暗示只有勇敢面对困难并为之奋斗,才能实现美好的愿景。最后,诗人以江海的广阔无际作为喻象,表达对这股力量的赞美和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暑热思风》是北宋诗人王令的一首描绘夏日炎热、抒发感慨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49年,正值北宋仁宗时期。在这个时代,儒家文化得到发展,文人墨客云集,社会风气相对开放。
王令在诗中表达了在炎炎夏日对凉爽的渴望之情,同时也借由“思风”抒发了对生活境遇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是因为,在创作此诗时,王令正面临着贫困的生活境况。他出生贫寒,家道中落,为生活所迫,无法安心读书。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求知,努力寻求出人头地的机会。
此外,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北宋经济繁荣,科技、艺术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但与王令相似的广大士人却在科举之路上遭遇了重重阻力。这种社会现象使得王令等有志之士难以实现理想抱负,因此产生了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然而,这并没有使他对未来失去信心,反而激起了他奋发向上的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