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喜雪谢东林

标题包含
喜雪谢东林
去冬雪意悭,稍稍腊三白。 飞霙才到地,转盼已消释。 缅怀大有年,兆见琼玉积。 今兹杳难期,春信亦已迫。 天公岂不仁,拙政难感格。 何时惬人意,四顾苦无策。 东林惠佳句,似庆平地尺。 见戏唯何甚,余方自刻责。 东林达余心,精祷觊有获。 沈水烟未收,冰花已如席。 皓皓埋群山,霏霏连数夕。 郊原迷畔岸,径畛失分画。 儿童见未曾,耆老记畴昔。 几年无此瑞,惊喜欲折屐。 皆云穷腊中,得此夜光璧。 莫言不坚牢,究竟多利益。 端能殄遗蝗,亦复滋宿麦。 欢声沸闾里,和气蠲疠疫。 老守差自慰,足寄孤危迹。 小己不足道,吾民幸安宅。 作诗谢东林,至诚动金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袁燮(1144年-1224年),字和叔,号絜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与杨简、陆九渊、舒璘并称“甬上四先生”。 袁燮自幼聪颖好学,年轻时师从陆九渊,深受其影响。乾道五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去年冬天降雪较少,略略像腊祭的三天那样有些白色。雪花刚刚落到地面,转眼就融化了。回忆过去丰收的年份,能看到如同美玉般的积雪。今年这样的景象难以期待,春天的气息已经逼近。天气难道不够仁慈吗?我的笨拙的政治策略难以感动它。什么时候才能让人满意呢?我四处张望,却苦于没有办法。东林的美景诗句,好像在庆祝脚下的土地增加了厚度。见到这样的场景会感到什么呢?我正在自我反思和责备。东林的美好景象触动了我,我希望通过精心祈祷能得到收获。沉水香烟还未燃尽,冰花已经铺满了地面。亮闪闪的雪覆盖了群山,连续下了好几个晚上。郊区原野的边界模糊不清,小路也变得不分明了。孩子们没见过这样的景象,老人们则回忆起往昔的岁月。已经有好几年没有下过这么大的雪了,人们惊喜得几乎要折断鞋子。都说在穷困的腊月里,得到了这如同夜光璧的夜晚。别说这雪不够坚固持久,实际上它有很多益处。它能够消除遗留的蝗虫,也能够滋养将要生长的麦子。欢笑声充满乡村,和谐的气氛可以消除瘟疫。作为一个老人,我还可以自我安慰,足以寄托我这孤独而危险的足迹。个人的得失不值一提,幸运的是我的百姓们都安居于这片乐土。我要写诗感谢东林的美景,我至诚的心意能够打动金石。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喜雪谢东林》是南宋诗人袁燮的一首咏雪诗。在这首诗中,袁燮通过对去年和今年雪景的对比,表达了对瑞雪的期待和对丰收的期盼。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雪后的景象,如“飞霙才到地,转盼已消释”,表达了雪花的轻盈和短暂;又如“郊原迷畔岸,径畛失分画”,表现了雪后大地的一片白茫茫的景象。此外,他还表达了瑞雪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如“端能殄遗蝗,亦复滋宿麦”,认为瑞雪可以消除蝗虫灾害,滋润土壤,有利于庄稼的生长。最后,他以“小己不足道,吾民幸安宅”表达了自己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生活的情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浓厚田园气息的咏雪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雪谢东林》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袁燮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为南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 在这期间,袁燮曾任温州知州,他倡导教化、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实事。然而由于受到官僚体系的制约,他的许多改革措施未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他在这一时期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这一时期,正值南宋中期,国家内外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对外,南宋与金朝的关系紧张,战争一触即发;对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袁燮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士人,忧国忧民之情油然而生。 这首《喜雪谢东林》诗,就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创作的。诗人以“喜雪”为主题,表达了对瑞雪兆丰年的期许,同时也隐含了对国家安宁、百姓安居乐业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