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神光末宗和尚

标题包含
寄神光末宗和尚
万丈神光涤世昏,莫知谁信有乾坤。 三山眼底多尊宿,那个来敲老观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可湘,法号释可湘,俗名李瑞清,字仲麟,号梅庵、阿梅。1867年生于江苏淮安,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书画家、诗人。 释可湘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后进入翰林院...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万丈光芒照亮世界的黑暗,很少有人相信有天地间的奥秘。 在这眼前的三座山中,有许多令人尊敬的人物,谁能敲响我这古老的庙门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神光:本指神明的光辉,此处借指神的智慧之光,具有开导世人驱散黑暗的作用。 2. 末宗:佛教禅宗分支之一的末山慈清宗,该宗主张禅法不涉言教,直指人心。 3. 万丈神光涤世昏:描述神光的强大力量能洗涤世间的昏暗,寓意神光的智慧和光明能够照亮人们的心灵。 4. 莫知谁信有乾坤:表示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并接受这种道理。乾坤,天地之意,代指世界万物。 5. 三山:这里指的是中国的庐山、峨眉山、雁荡山,都是佛道胜地,隐含许多佛教人士和知识。 6. 尊宿:即指资深且有威望的僧人,也可指神仙。 7. 老观门:指道家修炼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释可湘所写的一首禅诗,用以抒发作者个人的情怀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句“万丈神光涤世昏”描绘出神光的巨大和明亮,足以洗涤世间的昏暗,表现出了作者对神光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其中的“万丈”一词,突出了神光的高大与雄伟,强调其照亮世界的力量;而“涤世昏”则形象地表现了神光扫清尘世黑暗的景象。 第二句“莫知谁信有乾坤”则表达了世人往往难以相信、理解神光的伟大存在。其中“莫知谁信”表达出一种无奈感,即尽管神光的存在是真实的,但能够理解和感受到这种伟大的人却是极其稀少的。同时,这里的“乾坤”指的是天地宇宙,表明神光并非狭隘的观念或现象,而是涵盖了整个世界的宏大存在。 第三句“三山眼底多尊宿”借“三山”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眼中所见到的众多高僧大德的形象。这里用“三山”作为视觉意象,突显了景象之壮观,体现出作者对这些高人的尊敬之情。 最后一句“那个来敲老观门”则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表现出作者期望有人能够真正地领悟到神光的伟大,并且敢于前去叩响那智慧的大门。此处的“老观门”指佛教禅宗修行的大门,寓意着通向真理和智慧的道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寄神光末宗和尚》是唐朝诗人释可湘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742年,正值唐代盛世,国力强大,社会繁荣。 释可湘,法号可湘,是中国唐朝著名的僧人、诗人和书法家,他在长安出家为僧,跟随禅宗大师神光学习禅理,最后成为神光的弟子。在这个时期,中国佛教的发展达到了鼎盛阶段,禅宗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因此,释可湘的生活和创作都受到了佛教思想的深刻影响。 在释可湘的生活中,他曾在神光的指导下进行了长时间的禅修,这使他对禅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自己所悟的禅宗思想的高度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神光的敬仰之情。此外,他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以及对禅宗境界的追求。 总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代盛世,作者释可湘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以及与禅宗的关系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哲学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