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杨君弹古操
年来雅道类聋瘖,到处笙歌只劝淫。
肯抱焦桐闲访隠,应思尘世少知音。
离鸾别鹄皆风月,二典三盘不古今。
闻子细弹千载事,吟夫已见圣人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近年来高尚之风仿佛听不见,周遭所闻尽是煽情歌曲。
你是否愿意怀抱焦桐去探访隐逸之地,意识到尘世间知音难觅?
离别鸾鸟、告别鸿鹄,皆为风月之事;《二典》与《三盘》并非关乎古今。
听闻你的琴声诉说着千年往事,作为诗人我已领略到圣人的胸怀。
去完善
释义
1. 年来:近年来。
2. 雅道:高雅的道德风尚。
3. 类聋瘖:比喻人们对高雅艺术的关注度降低,类似耳聋口哑。
4. 到处笙歌:指无论在何处,人们都在欣赏音乐、欢歌笑语。
5. 劝淫:本指劝说别人节制欲望,此处指沉迷享乐。
6. 肯:表示肯定的副词,意思是愿意。
7. 焦桐:古琴的一种,这里代指弹奏的古曲。
8. 闲访隠:悠闲地寻找隐居的地方,喻指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
9. 应思尘世:应该意识到尘世间。
10. 少知音:很少能遇到懂得欣赏的人。
11. 离鸾别鹄:形容离别时的情景。
12. 风月:美好的风光与时光。
13. 二典三盘:古代典籍中记载的音乐理论和方法。
14. 不古今:不分古今,指这些音乐理论和手法依然有价值。
15. 子:对对方的尊称,指代杨君。
16. 细弹:细细品味弹奏出的音乐。
17. 千载事:指古代的事迹。
18. 吟夫:诗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19. 圣人:指古代圣贤,如孔子等。
20. 圣人心:指孔子的仁爱之心,体现了对道德伦理的追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听杨君弹古操》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作者陈郁对音乐艺术及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首联描绘了当今社会“雅道”式微、俗乐盛行的现象,强调了对高雅艺术的热爱与坚守。颔联则以比喻手法表现杨君的才能和对音乐的执着追求,传递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颈联通过对比远古乐器与现代音乐的不同韵味,表现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张力。尾联则通过对杨君演奏的赞誉,揭示了音乐中所蕴含的深沉哲理和人文关怀,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美学和精神境界的追求。整首诗既是对音乐的赞美,又是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艺术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听杨君弹古操》是南宋诗人陈郁的一首描绘音乐艺术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45年左右,正值南宋中期,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之时。
在创作这首诗篇时,陈郁的人生际遇较为坎坷。他自幼才华横溢,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考取功名,一度潦倒落魄。然而,他对文学和音乐的热爱始终如一,这使他在艰难的世道中依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在此时期,陈郁结识了杨君,两人志趣相投,共同探讨音乐艺术。
与此同时,时代背景也与陈郁的创作密切相关。当时,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面临着金、蒙古等北方政权的威胁。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通过文学和音乐抒发忧国忧民之情,陈郁也不例外。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描述杨君弹奏古操的情景,表达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民族精神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