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证无得赋竹山
好山虽可爱,懒入翠重重。
静看千竿玉,清如五老峰。
径阴禅履润,林密佛香浓。
灵运知师意,无劳蹑屐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优美的山峰确实惹人喜爱,但我懒得去攀登那层峦叠嶂的绿色。
静静欣赏那千百根竹子的秀美,就如同观赏五老峰的清澈景色。
小径阴暗处禅意浓厚,湿润了我的鞋子;密林深处香气弥漫,宛如佛祖降临。
我明白灵运大师的意图,无须费力攀爬和穿鞋。
去完善
释义
1. 好山:指令人喜爱的山景。
2. 懒入:不愿进入。
3. 翠重重:指草木青翠繁茂。
4. 静看:静静地欣赏。
5. 千竿玉:形容竹子的高洁雅致,如同美玉般纯净。
6. 五老峰:庐山的一座山峰,因形似五位老人而得名,这里用来比喻竹林的清秀挺拔。
7. 径阴:小路的阴凉处。
8. 禅履:僧侣的鞋子。
9. 润:湿润。
10. 林密:树林浓密。
11. 佛香:佛教庙宇中的香气。
12. 灵运:谢灵运,东晋诗人,山水诗的开创者。
13. 知师意:了解诗人的心意。
14. 无劳:不必麻烦。
15. 蹑屐:穿上木屐,指登山。
去完善
赏析
《为证无得赋竹山》是南宋诗人陈郁所作的一首描绘竹山的诗。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竹山的美丽景色和高洁品质。
首联“好山虽可爱,懒入翠重重”,表达了诗人对竹山的喜爱之情。虽然山水风光美不胜收,但诗人并不想投身于繁华的尘世中,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之感。
颔联“静看千竿玉,清如五老峰”,形象地描绘了竹山的景色。竹子翠绿如玉,矗立在山上,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这里的“五老峰”是一个典故,指的是位于江西省庐山的五老峰,相传是五位仙人居住的地方。诗人以五老峰来形容竹山的景色,表达了对竹山美景的高度赞誉。
颈联“径阴禅履润,林密佛香浓”,进一步描绘了竹山的幽深与宁静。在竹林小径上,阳光透过竹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在这里,诗人感受到了佛法的熏陶,心灵得到了净化。
尾联“灵运知师意,无劳蹑屐蹑”,借用了南朝诗人谢灵运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竹山的敬仰之情。诗人认为,既然已经领略了竹山的美景,就不需要再去其他地方寻找美好了。整首诗以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竹山的喜爱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为证无得赋竹山》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郁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意境优美,借竹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这个时期,陈郁的生活经历颇为丰富。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博通经史,擅长诗词歌赋。他曾担任国子监学正、太常寺丞等职,后因与权臣秦桧不和,辞官归隐。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政权偏安江南,政治腐朽,社会动荡。然而,这个时期文化却相对繁荣,诗歌创作尤其活跃。陈郁作为一位文人墨客,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展现了他个人的才情和品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