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治平寺壁
越君尝胆苦心摧,娃馆春风正酒杯。
弦管但知连夜乐,旌旗先已过溪来。
麋冲晓雾游荒苑,鸦立斜阳噪古台。
野客不谈兴废事,绿阴深处摘青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君主尝试忍受痛苦与折磨,在娃馆里感受着春风与美酒。
音乐和歌声接连不断,飘扬的旗帜已经越过溪水。
晨曦中的麋鹿穿梭于荒凉的园林中,乌鸦立在夕阳下的古老高台上叫嚷。
野外的人不谈论兴衰往事,在绿色的树荫下采摘青青的梅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治平寺:古代越地的寺庙,位于浙江绍兴。
2. 陈郁:南宋文学家。
3. 越君:指越王勾践,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
4. 尝胆:越王勾践被吴国击败后,立志报仇,曾苦身焦思,食苦胆以自警。
5. 娃馆:指美女所在的宫殿或馆舍,这里可能是指越王勾践的后宫。
6. 春风:形容美好的时光。
7. 正酒杯:斟满酒。
8. 弦管:指乐器,如琵琶、二胡等。
9. 连夜乐:连续几个晚上的欢娱。
10. 旌旗:古代的军旗,代表军队。
11. 过溪来:从溪上经过。
12. 麋:一种鹿科动物,生活在森林中。
13. 晓雾:早晨的雾气。
14. 荒苑:荒芜的花园。
15. 鸦:乌鸦,一种鸟类。
16. 斜阳:傍晚时分倾斜的太阳。
17. 古台:古老的亭台楼阁。
18. 野客:指隐居于山林田野的文士。
19. 兴废事:指国家兴衰的历史故事。
去完善
赏析
《题治平寺壁》描绘了诗人在游览越国古迹时所见的景象。开篇诗人提到“越君尝胆苦心摧”,这句中越君暗指越王勾践,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精神让诗人深感震撼。接着诗人以“娃馆春风正酒杯”描绘了当年越国的繁华盛世,人们饮酒作乐,歌舞升平。
随后诗人转向现实场景,用“弦管但知连夜乐,旌旗先已过溪来”描述了如今治理平寺的喧哗与热闹。这两句表达了世事变迁的感慨。紧接着,诗人描绘了周围的景色:清晨的雾气弥漫在古老的园林中,夕阳下的乌鸦在古台上悲鸣。这些景象都透露出荒凉与落寞的氛围,映衬出历史的沧桑感。
结尾两句“野客不谈兴废事,绿阴深处摘青梅”表现出诗人的超然物外。他不关心世事兴衰,只是在绿意盎然的地方品尝着青梅,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这首诗既展现了越国的历史遗迹,又揭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既有历史底蕴又不失生活趣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治平寺壁》是南宋诗人陈郁所创作的七言律诗,诗歌全文如下:“兰若曾开壁下峰,草衣猿鹤共为容。杖藜峭壁过舆马,披雾孤云问石钟。静里听经来梦觉,冷中挑火坐冬温。相如司马题诗句,千载寥天一鹤冲。”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此时正值社会动荡、战火纷飞的历史时期。诗人在乱世中,选择归隐山林,寻求内心的平静。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治平寺的清幽环境,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郁正身处南宋末年的乱世之中。当时,金国入侵,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选择了避世隐居的生活,以逃避现实的压力。陈郁也不例外,他在治平寺度过了许多时光,将心中的忧愤寄托于诗篇之中。
与此同时,南宋末年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在战乱中不忘追求文学艺术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时代风格。陈郁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深受这一时期的影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