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赵当可

标题包含
次韵赵当可
元礼门墙岂敢疏,拟题刺字拂尘裾。 颓颜此去歌无奈,闻道从来恨不如。 食蛤未妨期汗漫,椎芦或可作蘧蒢。 西园飞盖成何事,要见枕中鸿宝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灼(1034年-1116年),字晦叔,号颐堂,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和政治家。 王灼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并未因此放弃对学问的追求...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您的要求我理解,但是您提供的这段文字并非古文,而是现代诗。我已经为您将这段诗句翻译成了优雅的白话文: 元礼家的墙壁和门户怎能说疏远呢,我只是想在这个地方找个位置落座。 可惜这次来脸上带着衰败的表情唱歌没有乐趣,听到的道理也不尽如人意。 吃蛤蜊不妨期待一场畅快的欢聚,敲打芦苇或许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睡铺。 在西园的飞车上能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呢?就想看看枕头下面的《枕中鸿宝》这本书。
去完善
释义
元礼:东汉学者郑玄的字,后世学者因敬称其门墙。 刺字:指在竹简上写书法。 拂尘裾:形容放下尘世的纷扰。 颓颜:衰老的容颜。 歌无奈:无法抗拒歌唱的冲动。 闻道:了解道理。 食蛤:出自古代传说,表示食之长寿。 椎芦:用竹子制成的乐器。 蘧蒢:即蘧庐,一种茅屋,比喻简陋的住所。 西园飞盖:指西园集会的盛况。 枕中鸿宝书:指珍贵的书籍。
去完善
赏析
《次韵赵当可》是南宋文人王灼的一首赠答诗。在诗歌中,诗人与友人赵当可一起探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问题,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和人生的看法。 首联“元礼门墙岂敢疏”,诗人以“元礼”作为比喻,表达了对友人的尊重和对学识的敬仰。接下来的一句“拟题刺字拂尘裾”则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交流学术观点的心情。 颔联“颓颜此去歌无奈,闻道从来恨不如”,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衰老的面容和无奈的歌声,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同时,他也表示了对朋友知识和智慧的敬佩之情。 颈联“食蛤未妨期汗漫,椎芦或可作蘧蒢”,诗人用“食蛤”和“椎芦”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这里他暗示了尽管生活中会有困难和挫折,但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尾联“西园飞盖成何事,要见枕中鸿宝书”,诗人以西园飞盖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识的渴求。最后一句“要见枕中鸿宝书”则是诗人寄语友人,希望他们能够共同努力,探索更多的人生真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次韵赵当可》是南宋时期诗人王灼的作品。王灼(约公元1143年-1213年以后),字晦叔,号颐堂,四川眉山人。他生活在一个战争频发、民生疾苦的时代,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一隅,抵抗金人侵略的同时,也在内部矛盾重重。 在政治方面,由于宋高宗的投降政策,岳飞等一批主战派将领被冤杀,使得国家无力抵御外侮;在文化方面,南宋词坛涌现出了辛弃疾、陆游等杰出文人,他们通过文学创作,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强烈反映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 王灼一生著述颇丰,但传世作品不多。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次韵赵当可》便是他在晚年创作的一首描绘人生感悟的诗篇。通过对昔日友情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