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湖
岛树压丛云,波光铺寒雪。
迥浸寒无暑,平空晓犹月。
吕父已入周,范蠡未辞越。
扁舟谁与同,浩歌几千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海岛上的树木簇拥着云朵,波光粼粼如覆盖着寒冷的雪花。这里寒冷而没有炎热,在清晨的天空中仍能看到月亮。吕望已经投身周朝大业,而范蠡仍未离开越国。谁能与我一同乘坐小舟,共同高歌数千首。
去完善
释义
注解如下:
1. 丹阳湖:又称丹阳湿地,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境内,为古丹阳地区著名的山水风景区。
2. 压:这里指覆盖或笼罩的意思。
3. 丛云:密集的云层。
4. 波光:指水面上反射出来的阳光闪烁的光芒。
5. 寒雪:形容水面上的波光如寒雪般纯净闪耀。
6. 迥浸:指湖水宽广无边。
7. 无暑:没有炎热的夏天,意指湖区气候凉爽宜人。
8. 平空:平静的天空。
9. 吕父:指姜太公吕尚,曾辅佐周文王建立西周王朝。这里用以比喻有大才之人。
10. 范蠡:春秋时期楚国大夫,曾任越国丞相,协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离去,泛舟江湖。这里是作者自喻。
11. 扁舟:小船,诗人借以表达自己渴望隐逸江湖的生活态度。
12. 浩歌:大声歌唱,形容豪放激昂的心情。
13. 几千阕:表示歌咏的篇章之多,强调诗人的豪情壮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丹阳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首句“岛树压丛云”以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岛屿上树木的繁茂,暗示了湖泊的广阔。接下来“波光铺寒雪”则以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湖面波光的闪烁,如同寒雪一般美丽。
接下来的两句“迥浸寒无暑,平空晓犹月”则进一步描述了丹阳湖的特点:寒冷的湖水没有炎热的夏天,清晨的天空中仍然有月亮出现。这表明了丹阳湖地处寒冷地带,且早晨的阳光和夜晚的月光共同营造了美丽的景色。
接下来的两句“吕父已入周,范蠡未辞越”则是作者的感慨。吕父是指古代的贤者吕望,他帮助周文王建立了西周;而范蠡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他在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选择离开。这两个人物象征着智慧和勇敢,他们的故事让作者联想到丹阳湖的美丽风景。
最后两句“扁舟谁与同,浩歌几千阕”则是作者对自己孤独心境的描述。虽然身边有美丽的风景和古人智慧的启示,但作者仍然感到孤独,希望有人能与他一起分享这种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丹阳湖》是南宋时期诗人金君卿的一首描写丹阳湖景色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6年前后,正值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此时,南宋与金国在北方边境相对稳定,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较为安定。
金君卿(1137-1204),字正甫,号玉溪,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他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人,曾任湖南衡山县县令、安徽舒州通判等职。在金君卿任职期间,他关注民生,积极治理地方事务,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尊敬。然而,由于官场黑暗,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多次被贬谪。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对文学艺术的重视程度较高,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投身文学创作,以抒发胸中壮志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金君卿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作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时代气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