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自见轩
丛林争致致不得,茧足径来寻俨师。
幽境自能情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
清晨倚槛临黄卷,五月乱山闻子规。
夙习尚嗟消未尽,壁间时录和陶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丛林中探索却无法抵达目标,于是不惮跋涉前来寻找严师傅。
在此幽深之境,我们自然能领悟到别样的情感,展现出超凡脱俗的胸怀。
五月的清晨,依凭栏杆面对古籍,听山中传来杜鹃的叫声。
虽然过去的习惯仍然没有完全消除,但时不时地在墙壁上记录下与陶渊明诗歌的唱和。
去完善
释义
1. 丛林:这里指佛教寺庙。
2. 致致:形容动植物生长繁茂的样子。
3. 茧足:形容行走艰难,如同踩着厚茧般。
4. 幽境:指深邃的境地或境界。
5. 高怀:高尚的情怀。
6. 清晨:早晨。
7. 黄卷:古代书籍装帧多为黄色,故称。
8. 五月:农历五月份。
9. 乱山:起伏连绵的山岭。
10. 子规:鸟名,即杜鹃。
11. 夙习:过去的习惯。
12. 和陶诗:与陶潜诗歌唱和的作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超然自见轩”,是作者在丛林中寻找高人,并表达了对自己的精神状态的反思与反省。作者在茫茫丛林中,从纷杂的现象中超脱出来,看到事物的真实面貌,以显现其高尚情怀及敏锐洞察力。
首联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寻找世外高人的意愿。颔联则展现了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纯净,实现了精神上的超越。
颈联描绘了清晨时分倚靠栏杆阅读古籍,耳边传来五月的山中子规鸟的鸣叫,形象地展示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尾联则是诗人以自身为例,表现出对旧习的消除并非易事,告诫我们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同时表示了对陶渊明诗歌的热爱。
全诗用词精炼,意味深长,体现了诗人在面对世事纷扰时的超然态度以及对自我修养的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超然自见轩》是北宋著名诗僧释德洪的一首词。此词创作于公元1147年,正值南宋初期。
在创作这首词时,释德洪已经50多岁,是一位阅历丰富的诗人。他曾经游学四方,遍历名山大川,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然而,他的命运多舛,曾因为得罪权贵而被迫离开故乡,流寓他乡。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生活的艰辛。
在这个时期,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内部,政治腐败,权力斗争激烈;外部,金兵侵略,国家危亡。这种时代背景使释德洪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也对国家前途感到担忧。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