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潘恭叔提干往潭州省侍
父子湖海心,岁月易波荡。
长沙固艰难,不在九天上。
风尘护衣篝,花柳谢屏障。
车行无多乘,雷动有余壮。
阆风吾故游,弱水恨新涨。
诗书饱丘壑,翁事来献状。
入门视颜闲,一笑挟缯纩。
官池凫雁深,洗盏发家酿。
人生果何乐,此乐天所贶。
故山在何许,梦寐或东向。
公如问云何,报我今跌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湖海存心间,岁月波涛荡漾。
长沙路崎岖,并非九天仙境。
尘土扑衣裳,繁花落叶成屏。
车少而气势磅礴,雷声轰鸣显威。
登阆风故地重游,弱水怨恨新涨。
诗书传千秋,乡绅讲述景象。
进门笑容满面,温馨如丝絮般洋溢。
池塘边凫雁嬉戏,洗杯品家乡美酒。
人生有何乐趣,这是上天的恩赐。
故乡在何处,梦境中仿佛就在东方。
若有人问起如何,我如今正踢腾。
去完善
释义
《送潘恭叔提干往潭州省侍》释宝昙
1. 湖海:形容居无定所的生活。
2. 长沙:古长沙国都城,今湖南省长沙市。
3. 九重天:指极高的地方,喻皇宫。这里借指难以到达的地方。
4. 风尘:旅途艰辛的情景。
5. 花柳:指春天景色。
6. 雷动:形容车马声喧闹。
7. 阆风:神话中的山名,这里指遥远的空间。
8. 弱水:古人以为西方之大水也,鸿毛不浮,故名。这里代指艰难的境地。
9. 诗书:书籍诗歌,引申为学识才能。
10. 丘壑:山川河流,隐逸者的寄寓之地。
11. 翁事:关于老者的事务。
12. 颜闲:脸上露出闲暇的神色。
13. 缯纩:指华美的丝织品。
14. 官池:官府的池塘。
15. 洗盏:清洗酒杯。
16. 家酿:自家酿造的酒。
17. 天所贶:天赐的幸福。
18. 故山:故乡的山。
19. 东向:向东而行。
20. 云何:什么。
21. 跌踢:跌倒。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送潘恭叔提干往潭州省侍》中,作者释宝昙通过描绘送别场景以及未来的预期,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和对生活的感慨。“父子湖海心,岁月易波荡”以湖海比喻人生的起伏波折,传达了岁月流转、世事难料的道理。接下来的诗句则具体描述了友人前往长沙的情景,其中“风尘护衣篝,花柳谢屏障”表现出行程中的艰辛与美丽并存。而“阆风吾故游,弱水恨新涨”则是借典故表达对友人的关怀,希望他在面对新的生活挑战时能够坚定信念。
“诗书饱丘壑,翁事来献状”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热爱自然,汲取知识。最后的几句则展示了诗人的乐观情怀:不论生活环境如何变化,都应怀抱积极的心态,享受生活赋予的一切。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哲理深厚,使读者产生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潘恭叔提干往潭州省侍》是宋代诗人释宝昙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是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代,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南宋时期,北宋灭亡后,南宋政权在江南地区建立,政治中心在杭州。
在诗人释宝昙的一生中,他曾在江西庐山等地的寺庙修行,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甚密,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这段时间里,他可能因为某种原因与潘恭叔结识,并在潘恭叔即将前往潭州(今湖南长沙)探亲时,写下了这首送别诗。
在诗人所处的时代,南宋虽然偏安江南一隅,但在文化艺术方面依然繁荣发展。同时,由于北方金国的威胁,国家形势较为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以深厚的友谊和关心之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潘恭叔的叮嘱和鼓励,也反映了当时人们之间的亲情观念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