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四三
雪山中,夜半子。
眼见星,丑恶露。
四十九年分疏不去,儿孙千古遭涂污,腊八年年是一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雪山上,半夜时分。
抬头望星空,丑恶显露无遗。
四十九年的分离无法消除怨恨,子孙后代千百年遭受玷污,腊八节每年仍有一次。
去完善
释义
1. 雪山:即喜马拉雅山,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这里可能借指佛教发源地印度。
2. 半夜子:半夜时分,即子时。在古人计时方法中,一天分为子、丑、寅等十二个时辰,子时为深夜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之间。
3. 星:此处可能指北极星,古代航海或定位常用,也可象征佛法明灯。
4. 丑恶露:意指丑陋的、显露的事物,与美和善相对立。
5. 四十九年:相传佛祖释迦牟尼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强调佛陀的教法宣扬众生平等。
6. 分疏不去:指佛法经久不衰。
7. 儿孙:佛教徒尊称其他僧人为“儿孙”,此处借指后世修行者。
8. 涂污:玷污、损害名誉。
9. 腊八:农历腊月初八,相传为佛祖成道日,佛教徒举行斋会纪念,又称成道节、腊八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释智朋的一首禅诗,以雪山上的一夜为隐喻,表达佛法与世间的种种关联。诗人首先描绘了雪山中夜半的景象:星星闪烁,露水凝结在地面。这种景象既给人以寂静之感,又显示出自然的生机。接下来,诗人提到“四十九年分疏不去”,这指的是佛陀传法四十多年的时间。诗人认为,尽管佛陀已经离世多年,但他的教义仍然被后世子孙传承,但因理解各异,导致了各种争议和误解。最后,诗人提到“腊八年年是一度”,这是指每年农历腊月初八的腊八节,这一天人们会纪念释迦牟尼成佛的纪念日。整首诗既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也揭示了佛法传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四三》是南宋时期诗人释智朋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作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正值国家局势动荡不安之时。
在这一时期,诗人释智朋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出家为僧,参禅悟道,后又还俗,过着流浪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切地感受到了人间的冷暖与无常,这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中。在北方,金国的侵略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在南方,南宋朝廷虽无力抵抗金国,却也在努力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繁荣。这种时代背景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基础,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