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虏中作四首 其三

标题包含
虏中作四首 其三
人物分多种,迁流不见经。 已无燕代色,但有犬羊腥。 海马生难驭,山苗煮始青。 舜韶方九奏,异类合来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汉语中,翻译成现代汉语: 各种人物都有,但他们经常改变并难以找到。 他们不再拥有燕代的礼仪风度,只剩下狗和羊那样的粗俗。 这些马非常难以驯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山间的草药则需要慢慢炖煮才能显示出它的药效。 舜帝的音乐要演奏九次才能让人们感受到其中的美妙,然而这些都是与人类不同的存在。
去完善
释义
1. 虏中:指北方边境地区,这里可以理解为北方地区或金国统治区。 2. 人物:人类。 3. 分多种:分为不同种类,这里指人的种族、民族之分。 4. 迁流:流动,变迁。 5. 见经:意为“在经典中记载”。 6. 燕代:燕地和代地,古地区名,位于今河北省北部及山西省东北部。 7. 海马:鱼类的一种,古人常将其与陆地动物相提并论。这里可能指一种珍稀的海鱼。 8. 山苗:山区的嫩苗,这里可能是指一种蔬菜或者谷物。 9. 煮始青:煮至熟透,绿色消失。 10. 舜韶:舜帝庙前的韶石。 11. 方九奏:舜帝的乐舞有九个乐章,这里用舜帝的乐舞象征中原文化的正统。 12. 异类:不同种类,这里指金国的少数民族。 13. 合来庭:一起来到朝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俘们的生活场景与心境。开篇“人物分多种,迁流不见经”表现了俘虏中身份的多样性以及他们遭受的苦难。接下来的“已无燕代色,但有犬羊腥”突显了他们所处环境的恶劣和尊严的丧失。随后两句“海马生难驭,山苗煮始青”描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艰难生存却不见希望。最后两句“舜韶方九奏,异类合来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太平盛世的期盼和对人性尊严的追求。整体来看,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俘们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期待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虏中作四首 其三》是宋代文学家刘跂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靖康二年(1127年),时值金军攻陷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和大批宫女、臣民的历史事件之后。 在这一特殊时期,刘跂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亲眼目睹了国家沦丧、民生疾苦的景象,心中充满悲愤和忧虑。他在此诗中以第一人称描绘了自己在金人铁蹄下所遭受的屈辱境遇,以及面对异族统治的无尽惆怅。诗人用“无地可埋双眼泪,有山羞著两眉峰”的诗句抒发了在战乱中失去家园和尊严的痛苦之情,以及渴望收复失地的决心。 此外,这一时期正值宋金对峙,两国关系紧张。金朝对于北宋的文化制度、士人阶层非常排斥,试图通过掠夺来削弱宋朝的实力。因此,刘跂等南宋文人虽然沦为俘虏,但他们仍坚守信念,传承文化,为民族复兴而努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