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
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影乱铜乌吹,光销玉马津。
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幽兰不可俪,徒自绕阳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文】:云朵如龙的形态,如玉般洁净;仙鹤降落之处,瑞雪似花朵新生。影子混乱如同铜鼓的音符,光芒消逝于玉门渡口。含着光辉照耀出纯净的篆体文字,隐藏的痕迹表露着吉祥的车轮。那幽兰之美无与伦比,只是在春天独自盛放。

去完善
释义
1. 龙云:像龙的形状的云朵。
2. 玉叶:象征高贵的事物,这里指雪花。
3. 鹤雪:传说中仙鹤羽毛上的白雪。
4. 瑞花:吉祥的花。
5. 影乱:形容雪景之美,令人目不暇接。
6. 铜乌:古代铜制的香炉,这里用来形容烟雾缭绕的景象。
7. 光销:指阳光照射在雪地上,雪消融的过程。
8. 玉马津:古时的渡口,代指人间。
9. 含辉:形容光芒四射。
10. 素篆:古人认为雪如白色的文字,所以用素篆来比喻雪花。
11. 隐迹:隐藏行迹,指雪降之时,大地一片洁白,无法分辨痕迹。
12. 祥轮:吉祥的车轮,这里用来比喻太阳。
13. 幽兰:一种高贵的兰花。
14. 不可俪:不能相比。
15. 徒自:白白地。
16. 阳春:春天,这里指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赏析
《咏雪》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一首五言古诗,描绘了雪景的美丽与宁静。首联“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以龙云和鹤雪分别比喻雪花飘落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雪中画卷。颔联“影乱铜乌吹,光销玉马津”,通过铜乌(古代一种乐器)吹出的声音以及玉马津的景物,表达了雪景中的动感与光影变化。颈联“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则通过对月光下雪景的描绘,传达了雪中的吉祥氛围。尾联“幽兰不可俪,徒自绕阳春”,则是诗人以幽兰自比,表现了虽无人欣赏却依旧独自绽放的文人风骨。整首诗将雪景之美、动静之态以及个人情操融为一体,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凸显了其别具一格的艺术才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雪》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684年左右,当时唐朝正处于政治动荡时期,武则天篡夺皇位,改国号为周。这一时期,骆宾王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从长安调往浙江临海县丞任上,远离了政治中心,心境变得更为淡泊宁静。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盛唐向中唐的过渡阶段,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化氛围浓厚。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传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骆宾王以咏雪为题,抒发自己的情志和理想,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