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与燕国贵族分别之时,英勇的壮士们愤怒得头发都快要冲起帽子。
那时候的人们已经离去,但如今河中的水流依然寒冷如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燕丹:今河北保定一带,是战国时燕国都城,这里借指古代燕地。
2. 冲冠:形容愤怒至极,头发直竖。出自《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怒,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去完善
赏析
《于易水送人》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燕丹、壮士和易水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情。
首句“此地别燕丹”点明了地点和人物。燕丹,即战国时期的燕国太子丹,他曾经在这里送别荆轲刺秦。这里的“别燕丹”既可以理解为骆宾王在此地送别友人,也可以理解为历史上的燕丹在此地送别荆轲。这一句既为下文的历史典故铺垫,也为诗人与友人的离别营造了氛围。
第二句“壮士发冲冠”描述了荆轲刺秦的壮举。当荆轲被秦王发现行刺意图时,他的头发因愤怒而竖起,这就是成语“发冲冠”的由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荆轲勇敢精神的赞美,也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埋下了伏笔。
第三句“昔时人已没”暗示了燕丹和荆轲都已离世,他们的故事已经成为历史。这一句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为下一句的情感抒发做好了铺垫。
最后一句“今日水犹寒”是整首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尽管时光已经流逝,但易水依然寒冷。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还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因为无论时间如何流逝,他们之间的感情依然是坚定的,就像易水一样永恒不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于易水送人》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在公元678年创作的。这一年对于骆宾王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早些时候,他被任命为侍御史,但由于正直敢言,触犯了权贵,被贬谪到异乡,成为离群索居的孤客。在这个时期,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痛苦。
与此同时,唐朝正处于“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过渡的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斗争激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骆宾王作为一个富有正义感的文人,深感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险恶,因此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人生的深深感慨。
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诗人以易水送别为切入点,通过描绘易水的雄壮景色,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世事无常、人生离合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骆宾王在逆境中的坚韧品质和他对朋友的诚挚情谊,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