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石门
层岩远接天,绝岭上栖烟。松低轻盖偃,藤细弱丝悬。
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钱。暂策为龙杖,何处得神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层层岩石似乎连接着天空,险峻的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松树低垂,轻轻盖过地面,藤蔓纤细如丝,悬挂在空中。
岩石明亮如一面镜子,青苔分布犹如钱币排列。暂时拿起这根雕有龙纹的手杖,要去哪里寻找神仙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石门:地名,位于浙江杭州西南的天目山。
2. 层岩:重叠的山岩。
3. 绝岭:极高的山岭。
4. 栖烟:形容烟雾缭绕的景象。
5. 轻盖偃:形容松树低垂的枝叶。
6. 弱丝悬:形容藤蔓细弱的枝条悬挂在空中。
7. 石明如挂镜:形容石头明亮如镜子。
8. 苔分似列钱:形容青苔分开如同排列的钱币。
9. 暂策为龙杖:暂时拿着竹杖当作龙杖。
10. 神仙:道教神话中具有特殊能力的神人。

去完善
赏析
《出石门》这首五言古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石门山间的景色。开篇两句“层岩远接天,绝岭上栖烟”,把读者带入了广袤的山川世界,展现了诗人不凡的视野和胸怀。接下来四句则是对山中景象的具体描绘:松树低垂,仿佛轻盖之下;藤蔓纤细,如同丝线悬挂。这一部分诗语质朴而具象,展现出作者细腻且敏锐的观察力。
后半部分的“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钱”两句,更是将对自然的观察与想象相结合,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赋予景物以灵性和生命。最后两句则借神话传说中的“龙杖”这一意象,表现出诗人追寻仙境的精神向往。整首诗寓意深远,抒情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体现出诗人开阔的心胸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出石门》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远离尘世的山林中所感受到的宁静和超脱,表现了他在人生逆境中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之情。
创作时间方面,《出石门》大约作于唐高宗时期,这一时期唐朝国家昌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诗人骆宾王却屡遭贬谪,仕途不顺。正是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更加珍惜自然,渴望在大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的文人墨客崇尚隐逸之风,许多诗人都在诗中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恶。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骆宾王也在诗中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以此来宣泄内心的苦闷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