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温城望军营
虏地寒胶折,边城夜柝闻。兵符关帝阙,天策动将军。
塞静胡笳彻,沙明楚练分。风旗翻翼影,霜剑转龙文。
白羽摇如月,青山断若云。烟疏疑卷幔,尘灭似销氛。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寒冷的边境,战场上的军号彻夜不停。战争的命令由关羽这样的猛将传达,行动迅速,令敌人畏惧。
寂静的夜晚,突然传来异族的音乐,如同利剑一般刺痛人心。月色洒满沙场,如同一道分明的界线。军队英勇作战,充满斗志。
战场上,战士们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像是振翅欲飞的大鸟。锋利的剑刃闪烁着光芒,如同一条游动的龙。
白色的箭羽在空中舞动,像月亮一样明亮。青色的山峰矗立在地平线,好像一片片云层。烟雾弥漫,让人怀疑是不是有窗帘被风吹起。尘土飞扬,仿佛一切都在瞬间消失。
想起过去的荣光,战士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他们放下笔,拿起武器,誓死捍卫国家的荣誉。这场战争不仅是为国家雪耻,更是为了向明君表达忠诚。

去完善
释义
收到。下面是对这首古诗的详细注释:
1. 宿温城望军营:在温城过夜,观看军营的场景。
2. 虏地:敌方地区。这里指战场。
3. 寒胶折:寒冷的橡胶断裂,形容天气寒冷。
4. 边城:边境城市。
5. 夜柝闻:晚上听到木柝的声音,形容警惕性高。
6. 兵符:古代调兵遣将的凭证。
7. 关帝阙:关羽镇守的地方。这里借指军事重地。
8. 天策:汉代官职名,这里代指将军。
9. 塞静:边疆平静。
10. 胡笳:一种源自西域的乐器,常用于军中。
11. 楚练:楚地的白绸,比喻清白无辜的人。
12. 风旗:随风飘扬的旗帜。
13. 翼影:鸟类飞翔的影子,形容旗帜飘扬的样子。
14. 霜剑:锋利的宝剑。
15. 龙文:龙的图案或装饰,这里指剑上刻有龙纹。
16. 白羽:白色的羽毛。
17. 青山:青翠的山峰。
18. 烟疏:烟雾稀疏。
19. 卷幔:收起帷幕。
20. 尘灭:尘土消失。
21. 烟疏:烟雾稀疏。
22. 卷幔:收起帷幕。
23. 尘灭:尘土消失。
24. 投笔:扔掉笔,指弃文从武。
25. 班业:班超的业绩。班超是东汉名将,曾任西域都护。
26. 临戎:面临战争。
27. 顾勋:回顾过去的功勋。
28. 雪汉耻:洗刷汉朝的耻辱。
29. 明君:贤明的君主。

去完善
赏析
本诗通过描绘边塞的情景和气氛,展现了军队英勇、备战正酣的场景。首联点出边疆环境的寒冷与夜晚静谧中的柝声,凸显了边关的氛围。中间两联以“塞静”和“沙明”营造出边关宽广开阔的景象,而“翻翼影”和“转龙文”则寓含战士们的勇气和力量。尾联则是表达诗人激昂的报国之志,决心以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国家的荣誉和尊严。整首诗从多个角度展示了军队训练有素、战备充足的状态,也表达了诗人满怀豪情壮志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温城望军营这首诗作于唐朝初年,当时正值安史之乱爆发之际,诗人骆宾王为了避祸而流亡到边陲的温城。在流离失所的岁月里,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充满了忧虑。
在这种背景下,骆宾王写下了这首描绘军营景象的诗篇。诗中通过对军营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边疆戍楼的壮阔画面,同时也传达了诗人渴望结束战乱、恢复国家安宁的期望。这种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正是唐朝初年众多文人墨客的共同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