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群鹅儿在水中游,弯着脖子对着天空歌唱。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动着清澈的波浪。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鹅:一种水鸟,即家鹅,也叫鸿雁。
2. 曲项:弯曲着脖颈。
3. 向天歌:朝天鸣叫。
4. 白毛:指羽毛。
5. 浮绿水:在绿色的水面上漂浮。
6. 红掌:红色的脚掌。
7. 拨清波:划过清澈的水波。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鹅的生动画面和形象的古诗。诗人以简练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塑造了一只活泼可爱、形象鲜明的鹅的形象。"鹅,鹅,鹅"的开篇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佛看到了一只欢腾跃起的鹅。接下来的"曲项向天歌"更是展现了鹅那优美的身姿,昂首向天歌唱的姿态颇具生机与活力。"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则是从色彩和动作的角度描绘了鹅在水中悠然自得的神态,白色的羽毛在绿色的湖水中显得格外鲜艳夺目,红色的脚掌划过清澈的水面时更显出力量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使得鹅的形象鲜明且富有动感,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公元684年所作。这一年是唐高宗李治去世后的第二年,武则天称帝的第一年,也是武则天的侄子徐敬业举兵反对武则天的次年。在这个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斗争激烈,使得人们普遍感到焦虑和恐惧。
作为这一时期的著名文人,骆宾王本人也深受政治斗争的影响。他曾任职朝廷,但后因触犯权贵而被贬谪。在徐敬业举兵反武时,他加入了起义军,并写下了著名的檄文《讨武曌檄》。然而,这场起义最终失败,骆宾王也因此下落不明。
在这种背景下,骆宾王创作了《咏鹅》这首诗歌。诗中以鹅的形象来象征自己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关切。这首诗虽以咏鹅为题,实则抒发了作者对时代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