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
故乡眇千里,离忧积万端。鹑服长悲碎,蜗庐未卜安。
富钩徒有想,贫铗为谁弹。柳秋风叶脆,荷晓露文团。
晚金丛岸菊,馀佩下幽兰。伐木伤心易,维桑归去难。
独有孤明月,时照客庭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故乡远在千里之外,心中的忧虑堆积成山。鹌鹑装破碎了悲伤,蜗牛小屋未曾知道安身之处。家财万贯只能想想,贫穷的我又为谁弹琴呢?柳枝在秋风中颤抖,荷叶在清晨露水中晕染。金色的菊花点缀着岸边,剩余的佩饰陪伴着幽幽的兰花。砍树容易伤心,回到桑树下的家却很难。只有那孤独的明月,时不时照亮客居的温暖。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眇: 眼睛看不清楚,形容距离之遥远。
2. 鹑服: 鸟衣百结的丧服。
3. 蜗庐: 指简陋的小屋。
4. 富钩:比喻期望得到高位厚禄。
5. 贫铗:出自《战国策·齐策四》中的“冯谖弹铗而歌”。形容贫穷的境地。
6. 金丛岸菊:金黄色的菊花。
7. 馀佩:佩戴的香草。
8. 伐木伤心易,维桑归去难:源自《诗经·采蘩》中“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这里的“维桑”表示故土。
9. 客庭:客人居住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佳作。这首诗歌描绘了游子离家千里、内心忧虑的情感,以及寒夜里独自面对孤独的情景。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首联“故乡眇千里,离忧积万端”,描述了游子与故乡的距离感,以及内心的忧虑。“鹑服长悲碎,蜗庐未卜安”则表达了游子在外的生活艰辛和对家的思念。
颔联“富钩徒有想,贫铗为谁弹”,运用典故表达了游子的困境,既有对财富的渴望,又有对贫穷的无奈。
颈联“柳秋风叶脆,荷晓露文团”,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进一步表现了游子的孤独和悲伤。
尾联“独有孤明月,时照客庭寒”,以明月作结,寓意着游子在寒冷的夜晚,只能依靠明亮的月光驱散孤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是初唐著名诗人骆宾王在永徽年间(650年-655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个时期正值唐朝开国之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文化艺术得以发展。然而,当时的官场风气却并不太正,以权谋私、任人唯亲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此时,骆宾王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早年曾有过状元及第的辉煌,但因性格刚直,多次被贬谪。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孤独的心境以及对友情的渴望。在这首诗中,他以“独坐寒夜”的形象,展现了他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那些能够理解他、支持他的朋友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