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闻兄持钵
闻声悟道鸟投笼,祇么无闻道未充。
和剑拂开悭悋穴,全身辊入是非丛。
脚头脚尾无虚弁,山北山南有路通。
一笑归来能事毕,真金百炼见全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到声音就领悟了道理,就像鸟儿飞进了笼子;然而仅有听闻还不足以掌握完整的道理。如同挥舞宝剑劈开了狭隘的思想,才能全身心投入世界的纷繁复杂。无论是起步还是收尾都不能有半分疏忽,四面八方都有道路可以通达。能够笑对人生挑战,圆满完成任务,就如百炼成钢的金子展现出卓越的品质。
去完善
释义
1. 闻声悟道鸟投笼:闻声,指听到声音或道理;悟道,理解并接受了道理。鸟投笼,字面意思为鸟儿投入笼子,这里比喻陷入某种困境。这句话的意思是,听到某个道理后就立刻理解了,但若没有持续地去实践和理解,就如同鸟一样被困住了。
2. 祇么无闻道未充:祇么,即只是这样。无闻,指没有听到或者了解到的事情。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是这样是无法真正理解道的,需要不断去听去看去思考才能真正了解。
3. 和剑拂开悭悋穴:和剑,可能是指和解矛盾的剑。悭恡穴,吝啬的洞穴,这里代指矛盾与冲突的地方。这句话意思是,要像挥舞剑一样去解决冲突和矛盾,让它们消散。
4. 全身辊入是非丛:全身,全部身心;是非丛,表示有矛盾、纷争的环境。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面对矛盾和纷争时,我们要全身心投入其中,理解并且解决问题。
5. 脚头脚尾无虚弁:脚头脚尾,指始终如一;无虚弁,不虚荣,不浮夸。这句话是指在做事情时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不做虚荣、浮夸的事。
6. 山北山南有路通:这句诗句是比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阻碍,都有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7. 一笑归来能事毕:这句诗句是说,如果能以轻松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和挑战,那么问题就相对容易解决了。
8. 真金百炼见全功:这句诗句是比喻只有经历了磨难和锻炼,才能显示出真正的品质和效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僧释道生所作,题目中的“送闻兄持钵”意味着诗人送别友人前往他方传教布道。这首诗将佛教理念与人生哲理相结合,意境深远,诗意盎然。
首句“闻声悟道鸟投笼”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在听闻佛法、领悟道理的过程中,如鸟投入笼子般豁然开朗的境地。次句“祇么无闻道未充”则传达出修行者须谦虚自省,聆听教诲,以求学问道德上更加圆满的境界。
第三句“和剑拂开悭恡穴”是对闻兄踏上修行之路的鼓舞与支持。“和剑”代表勇气,“拂开悭恡穴”意味着要舍弃私欲,走向高尚。第四句“全身辊入是非丛”表示全身心投入到红尘中传播智慧,理解并超脱世俗的是与非。
第五句“脚头脚尾无虚弁”寓意坚定信仰、真诚待人,始终如一地遵守戒律。第六句“山北山南有路通”则是强调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坚定信念,总能找到修行的道路。
最后两句“一笑归来能事毕,真金百炼见全功”体现了诗人对闻兄修行成果的期望:希望在经历诸多磨难之后,闻兄能够带着满腹的智慧回归,那便是修行最大的成功。整首诗语言精炼,禅意浓郁,充满了人生哲理与对友情的深厚祝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闻兄持钵》是唐代著名诗僧释道生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
在这段时间里,释道生的生活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他曾一度在长安的寺庙中过着平静的修行生活,但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他被迫离开家乡,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在这段时期,他不仅见证了战争的残酷,还亲身经历了人民的苦难。这段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天宝年间,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但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民族冲突等问题日益严重,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这场战争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道生的诗歌创作展现出了深深的忧虑和关切,以及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