铨舍后轩
秋栏疎索水荭花,坐见花边日向斜。
莫问幽人超世诀,即心无累是仙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里稀疏的花儿在水边的围栏边盛开,坐下来就能看到花边的太阳渐渐西斜。不要向隐士询问超越世俗的方法,内心的宁静无牵无挂就是仙家的境界。
去完善
释义
1. 铨舍:古代主管选拔官员的官署。这里指作者供职的官署。
2. 后轩:后方的小屋或长廊。
3. 秋栏:秋天的栏杆。
4. 疏索:稀疏零落。
5. 水荭花:一种水生植物的花,又称“水红”,秋季开红花。
6. 坐见:坐着就能看到。
7. 日向斜:太阳渐渐倾斜,即夕阳。
8. 莫问:不要询问。
9. 幽人:指隐士或清高之人。
10. 超世诀:超脱世俗的方法。
11. 即心:当下之心。
12. 无累:没有牵挂。
13. 仙家:神仙居所,这里指道家修炼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身处秋日的景象中,站在栏杆旁看着水边的荭花在夕阳下逐渐凋零的情景。通过观察自然界的衰败,诗人提出了人生哲理:不必过于执着于世俗的烦恼和纠结,内心无杂念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使整首诗充满了禅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铨舍后轩》是北宋诗人蔡襄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这首诗描绘了蔡襄在铨舍后轩赏月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幽静的环境中追求宁静与美好的心境。
在这个时期,蔡襄正担任福建路转运使,负责福建地区的财政、民政事务。他在任期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官场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蔡襄在仕途上遇到了一些挫折。这种经历使他对官场产生了厌倦情绪,转而寻求心灵的慰藉。
在北宋时期,科举考试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士人阶层逐渐崛起。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在关注国家治理的同时,也注重个人修养和家庭生活。蔡襄作为一位富有才情的文人士大夫,在日常生活中乐于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才情。《铨舍后轩》正是他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