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
生来不识旧京春,望断春风满眼尘。
二月西湖好花柳,相逢都是太平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出生至今未曾领略过旧时京都的春天,满眼的尘土寄托着对春风的无尽思念。二月的西湖繁花似锦、柳树翠绿,与我相遇的都是生活在和平盛世的人们。
去完善
释义
1. 旧京:指古代的京城,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所在的地方。
2. 望断:指极目远望,直到看不见为止。
3. 二月西湖:指西湖二月的景色,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4. 好花柳:指美好的花和柳树的景象。
5. 相逢:指与别人相遇。
6. 太平人:指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们。
去完善
赏析
《春意》这首诗通过对“旧京春”的回忆和对“西湖好花柳”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太平盛世的期盼。在诗人眼中,春天的美好不仅仅是自然风光的展现,更是人们生活安宁、社会和谐的体现。他希望能与那些同样欣赏春天的人们共同分享这份喜悦和宁静,一起感受这太平盛世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意》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释行海,其具体的创作时间无从考究。但在明初时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人墨客们创作热情空前高涨。
释行海,本名谢翱,浙江临海人。少时爱好文学和书法,有诗歌、散文等作品传世。他为人正直,曾经因为直言不讳而被贬谪到湖南,生活困苦,但他始终坚守信念,追求真理。
明朝初期,国家经过长期的战乱,百废待兴。为了巩固政权,明太祖朱元璋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使得国家逐步走向繁荣。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在经历了战乱后,对和平生活充满了向往,他们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
释行海的《春意》正是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们的典型代表之作。诗中以春意比喻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和期待。虽然生活中有困苦和挫折,但作者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坚信美好的未来一定会到来。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