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澹
常省为官处,门前数树松。寻山屐费齿,书石笔无锋。
果熟猿偷乱,花繁鸟语重。今来为客去,惜取最高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以下是诗的现代汉语翻译:
常常在当官的地方反思,门前的几棵松树。寻找山中木屐磨损了齿,书写石头笔尖不再锐利。果实成熟时猴子们会偷偷摘食,繁花盛开时鸟儿的叫声显得尤为响亮。现在我作为客人要离开了,希望珍惜这座山峰的最高处。
去完善
释义
1. 常省:经常省察自己。这里指频繁地反省自己的职务行为。
2. 数树松:几棵松树。这里形容作者朋友的住所环境清幽,以松树的坚韧象征其品质。
3. 寻山屐费齿:寻找山中的鞋子磨破了鞋底。这里的“费齿”是双关语,既表示鞋子破烂不堪,也暗示了在寻找山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磨难。
4. 书石笔无锋:在石头上刻字时,笔尖已经磨损没有了锐利。这里形容时间的流逝和经历的沧桑。
5. 果熟猿偷乱:果子成熟的时候,猴子纷纷来偷摘,一片混乱。这里通过描绘猴子偷果子的场景,表现了大自然和谐美好的景象。
6. 花繁鸟语重:花朵盛开的时候,鸟儿的叫声也变得丰富多样。这里描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 惜取最高峰:珍惜攀登到最高峰的时刻。这里意味着人生中应该珍惜每一个重要时刻,不断追求进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送王澹”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全诗共有八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描绘了友人的居所环境,后四句则表现了离别时的心情和期待。
首联两句“常省为官处,门前数树松”,描述了友人的住所——那里有一片松树林。这里以松树作为象征,暗示着友人的品格高洁,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
颔联两句“寻山屐费齿,书石笔无锋”,则是通过描绘友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他的高雅志趣。他时常在山林中寻找灵感,用画笔记录大自然的美好,这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颈联两句“果熟猿偷乱,花繁鸟语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成熟的果实引来猴子偷窃,繁茂的花朵引来了鸟儿的歌唱。这里的“猿偷”和“鸟语”都寓意着友人的生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了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尾联两句“今来为客去,惜取最高峰”,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情感。尽管即将分离,但他们依然珍视彼此之间的友谊,期待着未来能够共同攀登人生的高峰。这里的“最高峰”不仅指现实中的山峰,更象征着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居所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友人的高尚品质和高雅志趣,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诗歌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使人们在欣赏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王澹》是唐朝诗人姚合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当时姚合任职长安县尉,负责京畿地区的治安工作。
在这一年里,姚合的生活并不平静。他的父亲去世,使他陷入了悲痛之中。同时,他在官场上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使得他对于人生和仕途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送别诗,以此表达他对友人的关心和对生活的感慨。
此外,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也不容忽视。当时唐朝已经步入中晚期,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然而,这并未影响到姚合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同情心,记录下这个时代的悲欢离合,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