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调(暮春)
扫地烧香绝点尘。缘阶绿草又残春。略无闲事挠天真。
时落燕泥沾几席,乱黏冰絮上衣巾。西湖回柁少年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扫地烧香把尘土都除尽,沿著台阶的绿草又度过了春天。几乎没有什么琐碎的事情干扰我的自然本性。
有时候,屋里的燕子落下的泥会沾染到桌椅,冰花也会胡乱地黏到我的衣领和围巾上。此刻,西子湖畔正有一位年轻人正在驾船返回。
去完善
释义
1. 扫地:打扫地面;
2. 烧香:点燃香炉中的香,祈求神明保佑;
3. 绝点尘:表示十分干净,没有一丝尘埃;
4. 缘阶:沿着台阶;
5. 绿草:指绿色的草;
6. 又残春:指春天即将结束;
7. 天真:天性,这里指人的本性;
8. 时落燕泥:指燕子在筑巢时掉落的泥土;
9. 沾几席:指燕泥落在桌椅上;
10. 乱黏冰絮:形容春天飞絮像冰一样黏在身上;
11. 上衣巾:粘在上衣和头巾上;
12. 西湖北线:杭州西湖的回船处,即游船回到码头的地方;
13. 少年人:年轻人。
去完善
赏析
《前调(暮春)》这首词是南宋文学家李洪的作品,描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心情。诗人通过对“扫地烧香”、“缘阶绿草”、“略无闲事”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宁静的心境。同时,通过“时落燕泥”、“乱黏冰絮”等细节描写,展现出春天的美好与宁静。最后,诗人以“西湖回柁少年人”收尾,表达出对青春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前调(暮春)》是宋朝诗人李洪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94年,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靖康之耻、南宋建立等,这些都对李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洪,生卒年不详,南宋初年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的诗词作品主要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首《前调(暮春)》中,李洪通过对暮春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惋惜。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此外,他还通过这首词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生活。
总的来说,李洪的这首《前调(暮春)》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积极态度,这也是他成为宋代著名诗人的原因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