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赠诸暨丹丘明府
荷衣半破带莓苔,笑向陶潜酒瓮开。
纵醉远须上山去,白云那肯下山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荷花半露带着藓苔,笑着打开陶潜的酒缸。
即使是醉酒也一定要上山,白云不愿下山。
去完善
释义
1. 荷衣:古人把荷叶当作衣服穿在身上。这里表示自己的隐逸生活。
2. 带莓苔:莓苔是一种生长在水边或者湿润地方的青苔,这里形容衣服破旧的样子。
3. 陶潜:陶渊明,东晋诗人,以田园诗著名,过着隐逸的生活。这里借指作者自己的隐居生活。
4. 酒瓮:装酒的陶器。这里指代酒。
5. 纵醉:即使喝醉了。
6. 远须上山去:这句意思是即使喝醉了也要上山去找白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山间环境为背景,展现了诗人与陶潜明府的相遇。“荷衣半破带莓苔”描述了诗人的穿着,表现了他们亲近自然的形象;“笑向陶潜酒瓮开”则以幽默的方式暗示了他们之间的愉悦氛围。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意着人生应该像陶渊明一样寄情于山水之间,保持恬静的心态,使心灵得到解脱。同时,诗人通过与陶潜明府的交往,表达出对彼此内心世界的高度认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中赠诸暨丹丘明府》是唐朝诗人秦系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唐玄宗至德年间(756-758年)。在这段时间里,大唐帝国正处于安史之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秦系作为一位隐居山林的文人,对时事有着深刻的关注。
在诗歌创作之前,秦系曾经历过仕宦生涯。他曾担任丹丘县令,但由于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官僚体制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忧虑。这种忧虑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
在秦系生活的时代,唐朝已经进入了鼎盛时期。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官僚体制逐渐腐化,贫富差距加大,民生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在安史之乱期间表现得尤为突出。秦系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现实深感失望,从而选择归隐山林,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
在这首诗中,秦系通过对诸暨丹丘明府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归隐生活的向往。他希望像诸暨丹丘明府一样,远离世俗纷争,过上宁静的生活。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切。这首诗反映了秦系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他作为一个文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