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暮秋迁客增思寄京华

标题包含
暮秋迁客增思寄京华
宋玉怨三秋,张衡复四愁。 思乡雁北至,欲别水东流。 倚树看黄叶,逢人诉白头。 佳期不可失,落日自登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宋玉抒发了深秋季的忧思,张衡重温了四重烦恼。 怀乡的鸿雁正向北飞去,别离的人儿却望着流水东西。 倚着树木观赏黄叶飘零,遇见故人倾诉满头白发。 美好的时光不容错失,夕阳下独自登上高楼。
去完善
释义
1. 宋玉:即战国时期的楚辞作家宋玉,他的《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描写,表达了秋天带来的悲伤情绪。 2. 张衡: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文学家等,他的《四愁诗》描述了四种忧愁之情。 3. 三秋: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4. 四愁:指的是张衡《四愁诗》中的四种忧愁之情。 5. 雁北:指大雁从南方飞往北方过冬。 6. 水东流:指长江或黄河的水向东流去。 7. 黄叶:指秋天的落叶。 8. 白头:指年老的头发变白。 9. 佳期:指美好的时光或约会。 10. 落日:指夕阳西下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暮秋迁客增思寄京华》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一首抒怀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秋天萧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远离故乡、思念亲人以及对友情的深深眷恋之情。 首联“宋玉怨三秋,张衡复四愁”,以宋玉和张衡的自嘲之词作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如同他们一样,心中充满哀愁和忧虑。诗人借这两位古代文人墨客的典故,暗示了自身的迁客之感和乡愁。 颔联“思乡雁北至,欲别水东流”,写北飞的雁群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流水带走时光,离别在即,喻示着与友人分别的哀愁。此处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出内心的情感波动。 颈联“倚树看黄叶,逢人诉白头”,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百无聊赖的情景:依靠在树下看着黄叶飘落,遇到熟人便倾诉自己的满头白发以及心中的无奈。这里,诗人以细节描写展现了他的孤独、愁绪和对岁月的感慨。 尾联“佳期不可失,落日自登楼”,诗人表示尽管心情沉重,但仍要把握住这美好的时光,在夕阳时分独自登上高楼,将离别的愁绪寄托于远方的友人。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以其哀婉的笔触和浓郁的思乡情韵,令人陶醉其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秋天的景色、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等元素,生动地展示了离别时的心情变化,使其成为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暮秋迁客增思寄京华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作品,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在诗人的笔下,以暮秋、迁客、增思等元素描绘出一幅离愁别绪的画面。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嘉祐正值中年,他的仕宦生涯并不顺利。他生于高门望族,但成年后并未立即踏上仕途,而是选择在游历中积累人生阅历和丰富内心世界。直到天宝年间,他才终于得到机会进入朝堂。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他,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他成为被贬谪的一员,开始了他漂泊江湖的岁月。 天宝年间,唐朝国力达到顶峰,也是历史上的“开元盛世”时期。但随着李隆基对国政的怠忽,社会矛盾逐渐加剧。杜甫所描述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这个时期的社会现状。此时的诗人,因为自己的遭遇,对这个时代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首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暮秋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作为迁客的心绪,以及对故土京华的眷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