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御史还广陵
慙君从弱岁,顾我比诸昆。
同事元戎久,俱承国士恩。
随莺过淮水,看柳向辕门。
草色金陵岸,思心那可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感念君从年少起,相对兄弟般的情谊。
共同共事久经沙场,共享国家英雄的荣誉。
随春燕渡过淮水,赏新柳意往军营。
金陵岸边芳草萋萋,心中思念之情无法言喻。
去完善
释义
《送杜御史还广陵》注释:
1. 送杜御史:诗名,此诗为作者送别杜御史而作。
2. 广陵:即今江苏省扬州市。
3. 媿君:愧疚于君,此处指对友人杜御史的愧歉。
4. 从弱岁:年少时就已经结交。
5. 顾我:回头看我,表示自己与对方相比略逊一筹。
6. 诸昆:兄弟之意。
7. 元戎:兵事将帅,此处指共事的长官。
8. 俱承国士恩:一同受到国家重臣的恩典。
9. 随莺:跟随莺鸟南飞,比喻南下的道路。
10. 淮水:淮河,位于中国东部的一条河流。
11. 辕门:古代军营的大门。
12. 金陵岸:金陵江边的草地。金陵,南京的古称。
13. 思心: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送杜御史还广陵》是唐代诗人李嘉祐送别友人杜御史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友谊和离别之情。
首联“慙君从弱岁,顾我比诸昆。”两句,诗人以自责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弱岁”指年轻时,“昆”即兄弟,这里喻指朋友。诗人表示,在年轻的时候就得到了朋友的关爱,自己应该感到羞愧。
颔联“同事元戎久,俱承国士恩。”这两句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同一军队共事的时间很长,彼此都受到了国家的厚待。“元戎”指军队统帅,“国士”指国家的重要人才。这里的意思是,他们在一起共同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贡献。
颈联“随莺过淮水,看柳向辕门。”这两句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淮水”是指淮河,是中国古代南北的分界线,这里的意思是,随着春天的到来,莺鸟飞过了淮河,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而“辕门”则是指古代军营的大门,象征着他们的工作环境。
尾联“草色金陵岸,思心那可论。”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金陵岸”是指南京附近的长江岸,这里是诗人与友人告别的地方。诗人表示,在这里看到的美景,更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杜御史还广陵》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创作的,具体时间约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此时正值唐朝盛世的末期,然而社会矛盾逐渐显现,为后来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在这段时间里,李嘉祐身为地方官吏,亲眼目睹了民间疾苦和社会矛盾。他对于国家和百姓的命运充满了忧虑,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往往流露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这样的一个时代。当时,杜御史即将离开故乡广陵,前往别处任职。作为朋友,李嘉祐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他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借此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