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灯
莽莽空中稍稍灯,坐看迷浊变清澄。
须知火尽烟无益,一夜栏边说向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茫茫夜空微微亮,静静观看模糊变清晰。要知道火柴用完烟雾也消散,整夜在栏杆边与僧侣交谈。
去完善
释义
1. 莽莽:广袤无边的样子。这里形容天空广大。
2. 空中:天际。
3. 稍稍灯:指星辰之光如同灯火一样微弱地闪烁在天际。稍稍,微小的意思。
4. 坐看:静静地观察。
5. 迷浊变清澄:比喻云雾逐渐消散,星空显现得更加明亮清澈。
6. 火尽烟无益:这句指出烟火燃烧过后剩下的烟雾并没有带来什么好处。这里暗喻世上的纷争与困扰终究会过去,留下的是一片清明的景象。
7. 一夜栏边说向僧:描述诗人整夜都在栏杆旁边与僧人谈论佛法,以此消愁解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画面,诗人通过观察天空中的灯火,以及烟尘消散的过程,表达了生活中短暂的困扰和执着的无益性。同时,诗中还透露出一种禅意,以与僧人交谈的方式揭示出生活的哲理——放下执着,静观自然变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圣灯》是唐代诗人薛能创作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中后期,大约公元850年左右。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繁荣与衰落的交替阶段,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政治腐败严重,但文化艺术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在个人生活方面,薛能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取得好成绩。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反而更加努力地进行诗歌创作。在这一时期,薛能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目睹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从时代背景来看,唐朝中后期,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在民间广泛传播,许多名山古刹成为人们朝拜的圣地。《圣灯》一诗正是描绘了庐山胜景中的一处神秘景观——圣灯。庐山上有一处名为“石门洞”的地方,相传每到夜晚,洞中便会燃起一盏神灯,光芒四射,被誉为“圣灯”。这种神秘的景象激发了薛能的创作灵感,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和寓意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