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遇
英雄不遇勿长吁,苟遇风云彼岂拘。
不向关中效萧相,便于江左作夷吾。
当知晋霸非由晋,所谓虞亡岂在虞。
多少英灵费河岳,钟子不遇独何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英勇之人若未得志,切勿忧叹不已,只要机缘巧合,便能发挥其非凡才干。诸位不必效仿当年的萧何辅佐刘邦成就帝业,而是在江南之地,像管夷吾那样尽展才华。大家要知道,并非只有晋国才能成就霸业,同样,虞国的灭亡也不能完全归咎于虞人。在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壮志未酬的英雄豪杰为山河增色,而钟子期未能被世人所识,又是为什么呢?
去完善
释义
1. 英雄不遇:指有才能的人得不到赏识和重用。
2. 长吁:叹气。
3. 苟:假如。
4. 风云:这里指遇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5. 萧相:西汉丞相萧何。他原本只是秦朝的一个小吏,后来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立下赫赫战功。
6. 于江左作夷吾:江左,长江下游地区;夷吾,管仲的字,他曾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这里是说如果得到机会,也会像管仲一样辅佐明君成就大业。
7. 晋霸:春秋时期晋国的霸业。
8. 非由晋:并非仅仅依靠晋国的力量。
9. 虞亡:虞国灭亡。
10. 费河岳:浪费山河大地赋予的英才。
11. 钟子:即钟子期,他与俞伯牙相遇并结为知己,留下“高山流水”的佳话。
12. 独何欤: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这样呢?
去完善
赏析
《不遇》这首诗,以"英雄不遇"为主题,旨在表达一个人不必因为未得机遇而忧叹不已,因为历史的规律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诗人以历史上的几位著名人物为例,分别说明了他们的成就并非完全源于个人的努力和才华,而是与当时的环境和时代背景紧密相关。
首联提到英雄不一定总是遭遇不幸,如果时机成熟,他们也能一展身手,甚至成就一番伟业。颔联则以战国时期的政治家萧何和春秋时期的管仲作为例子,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像萧何这样的人物,如果在关中这样的地方辅佐明君,他的才能和智慧足以使得国家强大;而管仲如果生在江南,他同样可以成为一代名相,治理好国家。颈联则继续指出,一个国家的兴衰并不完全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才,有时也受到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尾联用钟子期未能遇到伯牙的故事来表示,即使有再高的才华和抱负,如果没有合适的时机和环境,也难以施展。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形象地阐述了“时势造英雄”这一历史观点,同时也提醒读者,不要过分悲观,因为历史的规律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不遇》是宋代诗人华岳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37年前后,正值南宋初期。在这个时期,北宋灭亡,南宋建立,金兵入侵,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在华岳所处的时代,他是一位富有才情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关注。然而,他在政治生涯中并不得志,曾因为直言敢谏而被贬谪。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于国家和个人的遭遇有着深刻的体验。
在《不遇》一诗中,华岳通过描绘自己在大雨中寻求知音的情景,表达了他在现实生活中难以遇到知己的无奈与悲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那个时期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价值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