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光亭

标题包含
和光亭
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 达人定汝笑,胸中太泾渭。 不妨声色海,径造佛祖地。 所以亦乐翁,花前时一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枯萎的树木依靠着寒冷的岩石,整个冬天都没有温暖的气息。心胸开阔的人肯定会嘲笑这种状态,因为内心有太多的分界和偏见。我们不必拘泥于声色犬马,可以直接走向佛家圣地。因此,我们也应该像那位乐翁一样,在花前尽情畅饮。
去完善
释义
1. 和光亭:诗人描述的是一个环境优雅的亭子。 2. 何耕:明朝文学家。 3. 枯木倚寒岩:形容亭子周围环境的萧条与孤独。 4. 三冬:指冬季的三个月。 5. 无暖气:表示天气寒冷。 6. 达人:对知识和道德上有很高修为的人。 7. 泾渭:古水名,比喻事物的界限。 8. 声色海:形容娱乐场所的热闹景象。 9. 佛祖地:佛教圣地。 10. 乐翁:诗人的自称。 11. 一醉:尽情喝酒享受生活的快乐。
去完善
赏析
《和光亭》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寒冷环境中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在严峻的环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追求精神世界的愉悦。“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这句诗以冬天的景象为背景,描述了环境的艰苦。然而,尽管外部环境恶劣,诗人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接下来的“达人定汝笑,胸中太泾渭”,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从容与乐观。他认为,有智慧的人(达人)会理解他的选择,因为在他心中,有着明确的价值观和标准。 在诗人看来,生活中的声色之欲并不影响他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因此,“不妨声色海,径造佛祖地”这两句诗传达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即使身处喧嚣的世俗生活,他仍然可以直达佛门净土。 最后一句“所以亦乐翁,花前时一醉”,体现了诗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中,他也能够找到乐趣,享受当下的快乐。诗人以乐翁自居,展现了他在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潇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光亭》是何耕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清朝初期,那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仍,人们的生活困苦。 在这段时间里,何耕的生平经历颇为曲折。他曾因才学出众被任命为地方官吏,但因时局艰难,无法施展抱负。后来,他辞官回乡,隐居于山林之间,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使得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代的关注。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何耕以《和光亭》为题,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他以“亭”为象征,寓意着人们在战乱中的避风港,希望人们能够在此找到心灵的慰藉。同时,他也借这首诗传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以及对百姓生活的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