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
天河秀出九芙蓉,白也诗词信是工。
我欲依然名九子,人情山意两融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显现出九朵莲花般的美景,白居易的诗篇确然精工细作。
我想仍然命名它为九子,其间的人情与山水都弥漫着和谐的氛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天河:银河的别称,这里用来形容九华山的壮丽景色。
2. 九芙蓉:指九华山峰,因其形似芙蓉而得名。
3. 白也: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字。这里用他的字来赞美他的诗词。
4. 信是:确实是这样。
5. 工:诗画等的技艺精巧。这里用来评价白居易诗词的高超技艺。
6. 依然:仍然,依旧。
7. 九子:指九华山。因诗人在此处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秋夕与友人登吴门观万家灯火之作》中的诗句“我欲弯弓向天射,剪取吴淞半江水”,其中的“我欲”被诗人改为“我欲依然”,意为诗人想要将九华山比作是杜牧诗中弯弓射天的勇士,表现出对九华山的喜爱之情。
去完善
赏析
《九华山》是诗人袁甫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九华山的壮丽景色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的第一句“天河秀出九芙蓉”,以天河(银河)的壮丽景象来形容九华山的巍峨险峻。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将天上的星辰与地下的山峰相互映衬,形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同时,“九芙蓉”也是中国古代对九华山的别称,寓意着九华山的秀美如画。
第二句“白也诗词信是工”,则是诗人对唐代诗人李白诗歌的赞美。李白曾写过许多描绘九华山美景的诗篇,如《庐山谣》等,充分展示了九华山的秀丽风光。袁甫用这句话表达了对李白诗歌技艺的钦佩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九华山景色的赞美之情。
诗的最后两句“我欲依然名九子,人情山意两融融”,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像李白一样,用优美的诗句来描绘九华山的壮丽景色。同时,这两句也传达出诗人对人情的珍视和对山意的理解。在诗人看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只有在这种境界中,人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真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九华山的美景、李白诗歌的赞美以及诗人自己的期许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与人情的交融之美。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修辞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华山》是宋代诗人袁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九华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袁甫这个人物。袁甫生活在南宋时期,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政治家。他曾任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等职,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文人。他的诗作以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为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其次,我们要了解一下袁甫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政治动荡、经济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式微,道家和佛家思想开始兴起。袁甫作为一个文人,受到了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的影响,他的作品中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九华山》的创作背景。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袁甫在游览九华山时,被其壮丽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创作了这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对九华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