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思江南筍蕨

标题包含
思江南筍蕨
先生亟去理山斋,筍蕨春甜味正佳。 一夜东风催变绿,筍吹成竹蕨成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姚勉(1238年-1313年),字述之,号雪坡,南宋末年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 姚勉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上担任了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老师赶紧去往打理山中书房,春天的竹笋和蕨菜味道正好。一夜之间,春风使得笋变得翠绿,蕨菜逐渐变成枯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思:思念,想念。 2. 江南:地理名词,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今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3. 筍蕨:竹笋和蕨菜,皆为春季新鲜食材。 4. 亟:急切地,急忙地。 5. 去:离开。 6. 理山斋:整理山林之中的房屋。 7. 春甜:春天的甜美味道。 8. 味正佳:味道正好。 9. 一夜东风:一夜之间春风吹来。 10. 催变绿:催促植物生长,使它们变得更绿。 11. 筍吹成竹:竹笋逐渐长成竹子。 12. 蕨成柴:蕨类植物逐渐老化成为柴火。
去完善
赏析
《思江南筍蕨》这首诗通过描绘竹笋和蕨菜的春天风味,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天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先生亟去理山斋,筍蕨春甜味正佳”两句,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体验山林生活的美好心情,以及竹笋和蕨菜在春天的美味。 接下来的“一夜东风催变绿,筍吹成竹蕨成柴”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竹笋和蕨菜在春风的吹拂下迅速生长的过程。诗人用“吹成竹”和“成柴”两个形象的比喻,表现了竹笋和蕨菜的生机盎然和生命力旺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竹笋和蕨菜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和生机勃勃的自然生态,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思江南筍蕨》是南宋诗人姚勉的一首描绘思乡情感的古诗词。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姚勉当时已经年近半百,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动荡时代,他本人也在朝廷担任要职,对世事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这个时期,南宋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边境,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而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相对安定,成为许多文人士大夫心中的理想家园。姚勉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士人,对家乡竹笋和蕨菜的思念,实际上是对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的向往。 在这首诗中,姚勉通过描述竹笋和蕨菜的鲜美,表达了对自己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他也以竹笋和蕨菜为象征,隐喻了对国家治理的美好愿望。这种情感在诗中以“思”字贯穿始终,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色彩。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