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明月皎夜光诗
岁暮凉风发。昊天肃明明。
招摇西北指。天汉东南倾。
朗月照闲房。蟋蟀吟户庭。
翻翻归雁集。嘒嘒寒蝉鸣。
畴昔同晏友。翰飞戾高冥。
服美改声听。居愉遗旧情。
织女无机杼。大梁不架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末凉风吹拂。天空显得静谧明亮。
指向西北的星座,银河从东南方倾斜而下。
明亮的月光洒在寂静的房屋里,蟋蟀在院子里低吟。
返回的大雁聚在一起,寒冷的蝉鸣叫着。
曾经的友人已经离去,如大鹏般飞往高空。
服装华丽改变声音,居住愉快让旧情不再留恋。
织女不再有织布机,大梁也不能再搭建支柱。

去完善
释义
岁暮:年终之时。
凉风发:起风,表示天气开始转凉。
昊天:广阔的天空。
肃明明:明亮,表示天空十分明亮。
招摇:星名,位于北斗七星的第五颗星。
西北指:指向西北方向。
天汉:银河。
东南倾:偏向东南方向。
朗月:明亮的月亮。
闲房:幽静的房间。
蟋蟀:昆虫名,会发出叫声。
吟:这里是拟人化用法,表示蟋蟀在叫唤。
户庭:家门口的小院子。
翻翻:飞翔的样子。
归雁:秋天南飞的雁群。
集:聚集。
嘒嘒:形容声音尖锐细长。
寒蝉:秋天的蝉。
鸣:叫唤。
畴昔:往昔,以前。
同晏友:和朋友一起享受欢乐的时光。
翰飞:飞行。
戾:到达。
高冥:高空。
服美:穿着华丽的衣裳。
改声听:改变声音,形容变得成熟。
居愉:居住愉快的环境。
遗旧情:丢弃过去的情感。
织女:传说中的女神,擅长织布。
无机杼:没有织布的工具。这里可能是比喻朋友间没有实质的交往。
大梁:战国时的魏国首都,这里代指都市。
不架楹:不搭建房屋。这里可能指的是都市生活不再像过去那样简朴。

去完善
赏析
《拟明月皎夜光诗》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岁暮时节的景色和氛围,以月光、寒风、归雁、寒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萧瑟的氛围。同时,通过描述昔日的朋友如今各奔东西,感慨时光流逝,物是人非。诗人借用织女和大梁的典故,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整体来说,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作,展示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拟明月皎夜光诗》是西晋文学家陆机创作的一首拟古诗。此诗创作于公元286年至307年之间,正值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两晋时期。这一时期政治复杂,战乱频繁,民众疾苦,同时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文人和诗歌作品。
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是东吴丞相陆逊之孙,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在文学上颇有造诣,与其弟陆云并称“二陆”,又与顾荣、张翰等人并称为“江东七子”。然而身处战乱时代,陆机的人生亦颇为坎坷。他曾入仕东吴,后随吴亡入晋,但因卷入宫廷纷争而受到排挤,最后在“八王之乱”中被害身亡。
在《拟明月皎夜光诗》中,陆机以明月、夜光为引,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夜景,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离散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人们身处战乱、流离失所的困境,以及渴望团圆、安定生活的愿望。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体现了陆机高超的诗才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