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行
天道夷且简。人道险而难。
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
去疾苦不远。疑似实生患。
近火固宜热。履冰岂恶寒。
掇蜂灭天道。拾尘惑孔颜。
逐臣尚何有。弃友焉足叹。
福钟恒有兆。祸集非无端。
天损未易辞。人益犹可欢。
朗鉴岂远假。取之在倾冠。
近情苦自信。君子防未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自然的规律既简单又明了,而人间的事情却复杂又困难。人们常常会面临好运和坏运的交替,如同波涛翻滚般的变化无常。很多时候,我们所处的环境并没有远离痛苦,只是似乎一切安然无恙,但往往这正是产生隐患的根源。靠近火源当然会感觉到温暖,走在冰上自然会感受到寒冷。如果不遵循这些自然的法则,就如同捕捉蜜蜂来灭绝它们一样,违背了自然之道;又像捡起尘埃去迷惑智者,无端地制造混乱。被驱逐的臣子又能有什么呢?放弃朋友也不值得叹息。幸福总是有预兆的,灾祸也不是无缘无故就降临的。虽然遭受到损害,我们不应轻易放弃;得到帮助,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清晰的审视并非难事,只需把事物颠倒过来看清楚即可。常以人情世故为自己的信仰,就会缺少自知之明;君子应提前预防,以免自己陷入困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夷:平坦
2. 简:简单
3. 休咎:善恶,吉凶
4. 相乘蹑:相互交替
5. 翻覆:反复,变化无常
6. 去疾苦不远:摆脱困苦并不难
7. 疑似实生患:似是而非的事物常常让人困扰
8. 去疾苦不远,疑似实生患。这两句的意思是:要从困苦中解脱出来并不是难事,但那些看似美好的事物往往隐藏着祸患。
9. 近火固宜热,履冰岂恶寒:接近火源自然感到温暖,走在冰上怎能不怕寒冷呢?
10. 掇蜂:据《庄子·达生》篇载,齐国有一个裸体处污泥中的人,他能捧起跳动的蜜蜂而不会被蜇伤。后来有人问他为何能做到这样,他说他平时与物无竞,心无邪念,所以蜜蜂把他当作同类而不伤害他。这里说“掇蜂灭天道”是指那些人为地追求完美道德的人实际上违反了自然的法则。
11. 拾尘:据《庄子·外物》篇载,孔子带着弟子颜渊和子贡到楚国,他们被巫祝拘禁在方山之上。楚王派使者去告诉他们,只需要对着山下呼喊颜渊的名字,就可以得到一万石米。颜渊不肯这么做,他认为自己喊自己的名字不会有回应。最后孔子让子贡代替颜渊大喊,果然得到了一万石米。这说明人们只看到了表面现象,并不理解实质。这里说“拾尘惑孔颜”意指那些随意追逐名利的人连孔子的觉悟也迷惑了。
12. 逐臣:被放逐的大臣
13. 弃友:放弃友谊的朋友
14. 福钟:幸运的象征
15. 祸集:灾难的聚集
16. 天损:天灾
17. 人益:人祸
18. 朗鉴:明亮的镜子
19. 倾冠:倾斜帽子,这里指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
20. 近情:感情上的亲疏
21. 苦自信:苦于过于相信自己

去完善
赏析
《君子行》是一首讲述人生哲学与处世之道的诗。诗人陆机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多种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人性中的复杂与矛盾。诗中强调了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勇敢面对,及时防止祸患的发生。同时,也表达了“福钟恒有兆,祸集非无端”的观念,意味着一个人的幸福与灾祸往往是由自己行为所决定的。最后,诗人认为君子应该遵循道义,时刻保持警惕,以防患于未然。整首诗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君子行》是西晋文学家陆机在公元261年创作的。此时正值曹魏末年,司马氏势力逐渐崛起,陆机作为东吴世家子弟,目睹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变迁。他的家族原为东吴士族,后归顺晋朝,因此他对于时代的感悟颇深。
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机以君子为主题,创作出这首表达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并倡导谦恭、礼让、廉洁、诚信等品质的诗篇。诗中“何柳垂池上,风飘飘兮荷映之”,寓意君子应如草木一样,即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能展现出高洁的品质。这是陆机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