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二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行穿越山川,山岭绵延又广阔。
挥鞭登上高山,拉住马缰沿平原前进。
夜晚休息抱着影子入睡,清晨带着思念出发。
停下马匹靠在岩石上,侧耳倾听悲伤的风声。
晶莹的露珠闪烁着光辉,明亮的月亮照耀夜空。
抚摸枕头难以入眠,披上衣服独自沉思。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越:越过
2. 修:指路途遥远
3. 广:广大
4. 振策:挥动马鞭
5. 陟:登高
6. 崇丘:高山
7. 安辔:放缓马缰
8. 遵:沿着
9. 平莽:平原
10. 抱影寐:拥抱影子入睡
11. 夕息:傍晚休息
12. 朝徂:早晨出发
13. 衔思:满怀心事
14. 顿辔:停驻马匹
15. 倚:依靠
16. 嵩岩:山峰岩石
17. 侧听:倾听旁边
18. 悲风:凄厉的风声
19. 清露:洁净的露水
20. 坠素辉:洒下银色的光辉
21. 明月一何朗:明月多么明亮
22. 抚枕:抚摸枕头
23. 振衣:抖动衣裳
24. 独长想:独自深思

去完善
赏析
该诗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陆机所作。陆机以行旅之事为题材,描绘了旅途中所见的山水风光。“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意味着远游的行程跨越了山川河流,道路漫长而宽广。“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则是说在旅途中努力攀登高山,沿着平野安稳地前行。
接着描述了旅行者在晚上休息时只能与影子为伴,清晨又要启程,心情复杂而沉重。随后停驻在路边的大岩石旁,侧耳倾听悲伤的风声。然后他看到清晨露水的坠落,月亮明亮的光辉,这些都让他无法入睡,独自整理思绪。
这首诗表面是写旅行者的行程和自然风光,但实际上反映的是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人生命运的沉思。诗人借旅途之景展现自己面对困境和挑战的决心,同时也揭示了生命无常、孤独无助的现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二》是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洛阳任职时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公元290年左右,陆机被任命为太子洗马,从家乡吴郡(今江苏苏州)赴洛阳就职,途中创作了这组诗。这是陆机首次离开家乡,踏入京城,人生经历了一次重大转折。
当时,正值魏晋之际,社会动荡,战乱频仍。曹魏灭蜀之后,司马炎建立晋朝,统一了中国北方,但在南方的东吴仍然存在。陆机所在的吴郡是东吴的文化中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儒家经典、史书和文学作品有着深厚的造诣。然而,此时东吴日渐衰落,陆机为了谋求个人发展,决定前往洛阳寻求机会。
在赴洛途中,陆机感受到了沿途的风景变化和人文风情,心中既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也有对故乡的留恋。这组诗正是他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这个时期的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