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禧戊午岁立夏奉祀太一宫斋宿有感
七年纶掖滥敷言,八奉斋祠荫宝轩。
上士半同猿鹤老,病身犹与蟪蛄存。
饭蔬力弱防冠坠,枕杫神宁喜席温。
樱序清和芳意歇,淡然毕竟绝朝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七载年华致力于广泛地宣扬经典,以此照顾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在这样忙碌的生活中,我依旧保持内心清净并寻求智慧的庇佑。我的朋友们和我共度人生,共同度过岁月的考验。我们的身体虽然多病,但精神却如同春日的蟪蛄一般生机勃勃。
饮食简单,心灵安宁,我们喜欢这种朴素的生活。尽管清淡的生活或许让一些人觉得有些乏味,但这就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将坚定地走向未来,不再被生活的繁华所困扰。
去完善
释义
1. 天禧:北宋真宗赵恒的年号,此诗作于1018年,即天禧戊午年。
2. 太一宫:古代祭祀天神的场所。
3. 纶掖:皇帝身边亲近的人。
4. 敷言:宣扬教化。
5. 斋祠:祭祀神明前的斋戒沐浴仪式。
6. 宝轩:尊贵的地方。
7. 上士:有德之士。
8. 猿鹤老:隐逸山林的高人。
9. 病身:诗人自谦之词。
10. 蟪蛄:一种寿命短暂的昆虫。此处喻指人生短暂。
11. 饭蔬:粗茶淡饭。
12. 力弱:体质虚弱。
13. 防冠坠:担心头冠掉下来,形容战战兢兢的状态。
14. 枕杫:枕着竹席入睡。
15. 神宁:精神安宁。
16. 喜席温:喜欢温暖的床铺。
17. 樱序:指春天的美好时光。
18. 芳意歇:花香散去,表示春天已过。
19. 淡然:淡泊宁静的心态。
20. 朝喧:早晨喧闹的声音,此处指世俗的纷扰。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天禧戊午岁立夏奉祀太一宫斋宿有感》中,刘筠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太一宫的庄严氛围。诗人在描述斋祀活动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联描述了七年的任职经历,以及八次参加斋祀活动的经历,展现出诗人丰富的阅历和高尚的品质。颔联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上士们的精神风貌和诗人的病弱之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颈联则描绘了斋祀活动中,诗人注意饮食、保持神宁的状态,体现了诗人严谨的生活态度。尾联则以初夏时节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素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禧戊午岁立夏奉祀太一宫斋宿有感》刘筠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在公元1018年的春天,即北宋的天禧二年,诗人刘筠收到了参加太一宫斋宿的任务。这一年对于刘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此之前,他刚刚经历了科举考试,成功进入了北宋的官僚体系。然而,官场的复杂和险恶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因此,当他接到这个任务时,心情显得有些沉重。
在这个时期,北宋正处于盛世,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然而,在这个表面的繁荣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危机。皇帝对权力的独揽,官员之间的争权夺利,使得官场充满了诡计和阴谋。刘筠作为一个初入官场的年轻书生,自然难以适应这样的环境。
在这个背景下,刘筠创作了这首《天禧戊午岁立夏奉祀太一宫斋宿有感》。诗中,他以平静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在太一宫斋宿期间的感受,表达了他对人生、对命运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