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行
星郎休官两鬓白,惯作五侯堂上客。
半入人家锁深宅。
偶来花幕双溪头,闻有侍儿旧相识。
五马情多载酒过,主人犹须屏障隔。
黄昏移烛背重帘,初度清歌响疏拍。
宛转别是京洛声,中有离愁千万尺。
曲中复作孤吹笛,玉龙一吟群籁寂。
金罍不酌四座听,淡月朦胧挂空碧。
更将余意写琵琶,手抹凤槽鸣历历。
梁州欲彻幺弦断,应恐外人知怨抑。
主人不许傅青翼,独听星郎语近壁。
小声呜咽话当年,公子樽前最怜惜。
朱门出后身转轻,往事消沉无处觅。
星郎日有流落恨,回向玳筵双泪滴。
劝君收泪听我歌,聚散有命可奈何。
君不见陇头水,入海不知几千里。
又不见风中花,吹向千家复万家。
人生莫作等闲别,事去老大空咨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星郎退休两鬓白,久居权贵宴中客。
偶尔踏入寻常巷,却遇曾经侍女识。
豪爽深情载酒过,主宾之间仍需隔。
黄昏时分移烛光,初次听闻轻歌细拍。
歌声悠扬传京洛,其中蕴含千万愁。
曲中再闻孤笛声,众音顿时皆静默。
金杯不需斟酒饮,月光朦胧挂天边。
再将余音诉琵琶,手指抚摸凤凰槽响。
即将奏完梁州曲,末弦哀伤琴音绝。
恐怕别人知情苦,主人不愿让离去。
独自聆听星郎言,轻声细语在耳边。
回忆往昔受宠时,离别之后身影轻。
往事难寻心消沉,星郎怀恨留眼泪。
劝你拭泪听我歌,命运聚散难奈何。
你看那陇头水,奔流入海千里长。
再看风吹花飘零,飘落千家至万家。
人生离别莫轻视,时光逝去空余嗟。
去完善
释义
1. 双溪:双溪在浙江省金华县西。这里借指诗人所在地的一个地方。
2. 星郎:即陈舜俞,字令举,号易斋,德清(今属浙江)人。仁宗皇祐五年(1053)进士,嘉祐四年(1059)曾任都官员外郎(简称“员外”)。通判秀州,自号钓鳌客。以荐除太常博士。
3. 五侯:这里是指权贵的意思。古代五侯指的是东汉灵帝时的五个宦官家族的权力者。
4. 花幕:此处以花幕代指繁华的市廛或豪贵的家宅。
5. 侍儿:侍女。旧相识:过去认识的人。
6. 五马情多:化用汉代故事,五马指太守出行时的仪仗。此处借指诗人和主人的友谊。
7. 屏障:屏风。
8. 重帘:一层层的帘子。
9. 清歌:清亮的歌声。
10. 京洛声:洛阳一带的歌曲。
11. 离愁:离别的忧愁。
12. 孤吹笛:孤独的吹着笛子。
13. 玉龙:玉制的笛子。
14. 金罍:一种饰有金的大型酒杯。
15. 淡月朦胧:淡淡的月光显得模糊不清。
16. 手抹凤槽:用手弹奏琵琶。
17. 梁州:古代乐曲名。幺弦:琵琶的细弦。
18. 傅青翼:傅,附着。青翼,苍龙七宿中的翼宿,主宾客。傅青翼意为寄希望于客人。
19. 陇头水:源出甘肃陇山的水,向东流入黄河。这里用来比喻离别后的距离遥远。
20. 风中花:风吹的花朵。
21. 咨嗟:感叹。
去完善
赏析
答案生成失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双溪行》是宋代诗人陈舜俞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的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文人墨客热衷于描绘自然山水之美,表现个人情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人陈舜俞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陈舜俞本人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他曾任国子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等职,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这段人生经历使他更加关注自然和人生的真谛,这也成为他创作《双溪行》的重要灵感来源。
在《双溪行》中,陈舜俞通过对双溪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双溪”指的是浙江钱塘江的两条支流,这里风景秀丽,水流潺潺,是文人墨客喜爱的地方。陈舜俞通过对双溪的美景进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北宋时期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总的来说,《双溪行》的创作背景是北宋时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氛围,诗人陈舜俞通过对双溪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