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日访同人

标题包含
秋日访同人
忽忆金兰友,携琴去自由。远寻寒涧碧,深入乱山秋。 见后却无语,别来长独愁。幸逢三五夕,露坐对冥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咸用,字宾王,唐朝著名文学家。他的生卒年及具体籍贯均不详,但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他是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李咸用在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尚书郎等职。他性...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忽然想起曾经的知己朋友,携带着我的古琴去追求自由。去寻找那远方清澈的溪水,深入到杂乱的山林中感受秋天。见面之后竟然没有言语,分别以来一直独自忧愁。还好能遇到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一起坐在露天的院子里寻找答案。
去完善
释义
1. 金兰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金兰本为《周易·系辞上》中的一段话“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后用来形容朋友交情深厚。 2. 携琴去自由:拿着琴,无拘无束地去寻找朋友。 3. 寒涧碧:寒冷的溪水呈现出碧绿的颜色。 4. 乱山秋:乱石堆积的山岭间的秋天景象。 5. 见后却无语:见面之后竟然无话可说。 6. 别来长独愁:分别之后长久地独自忧愁。 7. 三五夕:农历每月十五日夜晚,这里指中秋之夜。 8. 露坐:在露天的地方坐着。 9. 冥搜:搜索探索深奥的道理或事物。
去完善
赏析
《秋日访同人》是唐代诗人李咸用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在秋天里寻访友人,共同赏景、弹琴的情景。通过“忽忆”一词,表现出诗人突然想起自己有位好友,于是决定带着古琴前去拜访。接下来描述了他们在风景优美的环境中欣赏深秋的山色,尽享这难得的时光。在相见之后,尽管无言相诉,但彼此的深情厚谊在离别之际愈发显得浓郁。他们有幸在晴朗的夜晚欣赏到满天繁星,共同凝望天空寻找美妙的景象。 全诗以淡墨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秋日访友图,让人感受到作者与友人之间的真挚感情以及大自然的美好。其中描绘的景致和情感都是十分生动而富有诗意的,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共享这份深厚的友谊和秋天的美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秋日访同人》是唐代诗人李咸用的作品。诗云:“古岸临官道,晴日照芦花。”描绘出秋日里河边景色的明丽,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秋时节的萧瑟气氛。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和驾驭文字的娴熟技巧。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在秋季访问友人时的心境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需要了解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诗词的创作时间。此诗并未明确说明创作年份,但从诗中描述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抒发,我们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5年)。李咸用在这一时期游历广泛,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这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其次,我们要关注诗人李咸用在创作这首诗时的个人际遇。李咸用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逐渐崭露头角。他在贞元年间游历各地,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我们还要了解一下唐代贞元年间的历史背景。这一时期,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墨客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篇,展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李咸用写下了这首《秋日访同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