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向文叔见寄
烟云浩荡五湖身,老向风尘学问津。
白发只应无奈若,青衫定是可怜人。
草侵吟枕依依梦,花傍愁襟故故春。
江上负暄樵牧晚,素书千里慰萧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在浩瀚的江湖中游历,逐渐老去,却仍在寻求学问的道路。白发苍苍,无可奈何地承受着岁月的压力,穿着青衫的定是那些值得同情的人。杂草爬上了诗人的枕头,梦境依依不舍;花朵倚靠着忧愁的心灵,春意盎然。傍晚时分,江上的砍柴人和牧童享受着温暖的阳光,一封遥远的书信慰藉了萧瑟的季节。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五湖:此指太湖地区,是古代吴越之地。
2. 风尘:比喻世俗纷扰。
3. 学问津:意指寻求学习之道。
4. 白发:此处指年老的诗人自己。
5. 青衫:一种深青色衣衫,通常穿在士人身上,这里借指失意的文人。
6. 依依梦:形容梦境如影随形。
7. 故故春:不断重现的春天景象。
8. 江上负暄:江上晒太阳的意思,表示闲适的生活状态。
9. 樵牧:砍柴和放牧的人,寓意普通百姓生活。
10. 素书:即书信,指来自远方的问候。
11. 萧辰:指秋季,这里指诗人在秋天的孤独心情。
去完善
赏析
《和向文叔见寄》这首诗词以烟云浩渺的五湖为意象,展示了诗人对于世事纷扰的独特理解。诗人在风雪中坚持求学,反映出其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白发苍苍的诗人,虽无奈却仍然执着于学问之道,显示出他坚定的信念和情怀。青衫素衣的形象,则代表着诗人清贫而自尊的生活状态,令人感到他的善良与同情。
诗中还描绘了草地中的诗篇、花儿旁的忧虑,暗示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思考。结尾处,诗人以江上的落日、远处的樵夫牧童为背景,寄托了自己对千里之外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词笔致细腻,情感丰富,读来让人感受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向文叔见寄》是宋代诗人冯时行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4年,正值南宋时期。当时,宋金战争频繁,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百姓生活困苦。
冯时行是南宋著名的文人,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他在任职期间关心民生,体察民情,与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然而,由于他直言敢谏,触怒了当权者,被贬谪到偏远地区。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向文叔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勉励,抒发心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这首《和向文叔见寄》正是冯时行在贬谪期间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民间疾苦的关切,以及与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民众苦难的现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