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新繁县麦秀两岐

标题包含
新繁县麦秀两岐
丰碑喜瑞熟摩挲,后至深惭拙政多。 鲁国不闻三月治,渔阳敢说两岐歌。 年丰今日鱼旟梦,农兆前村鹳鹊窠。 又见东阡西陌雨,倚楼遥望湿轻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袁说友(1140年-1204年),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浙江金华,是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名臣,历任太学正、国子祭酒、礼部尚书等职。 袁说友在文学上颇有成就,尤以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丰收的喜悦让人兴奋不已,亲手抚摸着成熟的庄稼,我却因为治理不当而深感惭愧。山东地区的人们不知道三月的忙碌,而渔阳的人们也只能唱起悲伤的歌曲。今日丰收的景象仿佛是梦境,农业的征兆在前方的村庄里表现得尤为明显。再次看到田野间的小路被雨水湿润,站在楼上远远地望去,衣袖也被雾气打湿了。
去完善
释义
1. 丰碑:古代于立碑颂功,此处指丰收的纪念碑。 2. 瑞熟:指五谷成熟,呈现祥瑞之气。 3. 摩挲:用手抚摩。 4. 拙政:谦虚地称自己的政治措施不完善。 5. 鲁国不闻三月治:出自《论语·乡党》,原文是“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意思是孔子告诫弟子治理国家要先行示范,身体力行,不能有丝毫懈怠。这里化用此典,表示为政者要有先忧后乐的精神。 6. 渔阳:地名,位于今北京密云区古北口镇一带。这里用渔阳代指北方农村。 7. 两岐歌:指赞美丰收景象的歌曲。岐,同“歧”,分岔。 8. 鱼旟梦:传说周武王梦到了手持仪仗的人(鱼旟),后来他果然得到了天下。这里是用来比喻丰收的景象。 9. 农兆:农作物的预兆,此处指丰收的景象。 10. 鹳鹊窠:鹳鹊筑巢的地方,这里形容田野风光的美丽。 11. 东阡西陌:指田间小路。 12. 轻蓑:指用于防雨的轻薄蓑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新繁县麦秀两岐”为题,描绘了丰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的欣慰之情。首联中的“丰碑喜瑞熟摩挲”表现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国家繁荣的赞美。颔联中的“鲁国不闻三月治,渔阳敢说两岐歌”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认可和自豪感。颈联中的“年丰今日鱼旟梦,农兆前村鹳鹊窠”进一步强调了丰收的景象和农民的喜悦。尾联中的“又见东阡西陌雨,倚楼遥望湿轻蓑”则通过对雨后田野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激情,堪称咏物抒怀之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新繁县麦秀两岐》是南宋诗人袁说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具体年份已不可考。在南宋年间,袁说友曾担任新繁县的县令,这首诗就是在他在任期间创作的。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南下,导致中原地区的人民流离失所,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而四川一带相对较为安定,因此成为了许多南迁人口的落脚之地。新繁县位于四川成都平原,有着肥沃的土地和良好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农业生产。在这样的背景下,袁说友来到新繁县担任县令,他看到了当地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以及丰收在望的麦田,心中充满了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新繁县麦秀两岐》。 这首诗描绘了新繁县麦穗丰硕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和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南宋政府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和推动,以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