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勉学者

标题包含
勉学者
绕座群书如累玉,夜灯忘睡昼忘饥。 文章须用圣贤断,议论要通今古疑。 孟子岂无仁义国,荀卿犹作帝王师。 太平歧路安于掌,好跨大宛万里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獬(1024年-1072年),字毅夫,一作义夫,号云谷,又号愚溪,北宋文学家。 郑獬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中进士,历任陈州通判、荆南知府、开封...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身边的书籍堆积如山,夜间点灯夜读不觉疲倦,忘记饥饿。 书写的文章需要基于圣人的智慧判断,表达的观点需要贯通古今之疑惑。 孟子并非不关注仁义的治国之道,荀子尚且是帝王之师。 平定天下的道路就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愿如同驰骋万里的大宛马一样勇往直前。
去完善
释义
1. 绕座群书:表示身边有很多书籍环绕着。 2. 如累玉:比喻书籍之多如同堆积的玉石。 3. 夜灯忘睡昼忘饥:指日夜沉浸在读书之中,忘记了睡觉和吃饭。 4. 圣贤:指的是古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比如孔子、孟子等。 5. 孟子岂无仁义国:意思是孟子的学说倡导仁爱和正义的国家。 6. 荀卿犹作帝王师:意思是荀子依然可以成为皇帝的导师。 7. 太平歧路:形容国家安定繁荣的道路。 8. 安于掌:稳稳当当的意思。 9. 大宛:中国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勉学者”,实际是在鼓励学者治学修身,弘扬圣贤之道,并使学问在政事上有所应用。首联即展现了一幅勤奋学习的画面,众书环绕如同满座宝玉,日以继夜的攻读忘记了饥饿与疲倦。接着强调学术研究需要以圣人的教诲为依归,并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求理解和贯通。颔联引用孟子和荀子两位儒家先贤为例,指出他们致力于推广仁道和辅佐君主,为国家治理献力献策。颈联则表达了学者应该在太平盛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才智的意愿,就像一位骑手驾驭着千里马,勇往直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勉学者》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政治家郑獬的一首劝学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0年至1127年的宋辽金时代,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政治格局复杂,民族关系紧张,但同时也是文化艺术的繁荣时期。 在这个时期,郑獬先后经历了科举考试、任职地方官员、晋升中央政府等重要人生阶段。他在求学过程中深刻体验到知识对于个人成长和报效国家的重要性,因此写下了这首劝学诗,勉励学者们珍惜时光,勤奋学习。 在诗歌的创作背景下,当时社会的教育观念逐渐兴起,士人阶层对于学问的追求更加积极。同时,科举制度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使得许多学者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功名,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郑獬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于学习的执着和热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时代的关切和责任意识。他以自己的经历和经验,鼓励学者们在求知路上不断前行,为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