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知县苏秘丞移英州

标题包含
送知县苏秘丞移英州
大邑曰南城,唯君治道行。 何曾设钩距,到底是聪明。 鼎在神奸伏,鹰来鸟雀惊。 诈穷多自笑,刑重亦知平。 府史如廉士,农桑学颂声。 在官嗟不久,丕绩已垂成。 岭路当过庾,州图喜得英。 远人天与幸,弊俗日将清。 游刃非无地,抟风别有程。 上心应寤寐,彝器待书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觏(1009年-1059年),字泰伯,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西南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 李觏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对学问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大城叫做南边之城,只有您把道路治理得好。 又何曾使用阴谋诡计,始终表现出您的聪明才智。 国家昌盛邪恶就匿藏,老鹰来了鸟儿就会惊慌失措。 自己识破了狡猾的手段会自我嘲笑,刑罚加重也会知道公正公平。 让官员像廉洁之士一样,引导农民关注种桑养蚕学习诗歌。 可惜在官位的时间不长,但功绩已经显著。 路过那山岭就像经过庾家,看到州郡的地图非常欣慰地发现英才。 远方的人也会受到庇佑,陈规陋习也逐渐清除。 发挥才能总会有用武之地,乘风而上也会有新的征程。 圣上内心应该有所觉悟,等待用您的名字刻上彝器。
去完善
释义
1. 南城:地名,指江西南部地区的南城县。 2. 钩距:原意是指捉拿盗贼的器械,此处比喻治理百姓的智慧和方法。 3. 鼎在神奸伏:指社会秩序安定,坏人得到惩治。 4. 鹰来鸟雀惊:形容官员威严,使百姓敬畏。 5. 刑重:刑罚严苛的意思。 6. 府史如廉士:府史是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下级职员,这里说他们像廉洁的官员一样正直无私。 7. 丕绩:很大的功业。 8. 岭路:指从岭南到岭北的路途。 9. 过庾:庾指庾岭,即梅岭,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境内。这句是说路过梅岭。 10. 州图喜得英:英州,今广东省英德市一带。这句是说为英州之政事而欣喜。 11. 游刃:指游刃有余的工作能力。 12. 抟风:乘风飞翔,喻指大展宏图。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李觏以知县苏秘丞为对象,赞美其治理有方、清廉正直的品行。开头两句“大邑曰南城,唯君治道行”表明了苏秘丞治理下的南城是个繁荣昌盛的城市,他本人则是一位才干出众、政绩显著的官员。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苏秘丞治理下社会秩序的和谐:“何曾设钩距,到底是聪明。鼎在神奸伏,鹰来鸟雀惊。” 诗人通过对比比喻的手法,赞扬苏秘丞的高尚品质及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对他在新的任职地点——英州,能继续施展才能,改革弊俗的期望。全诗结构紧凑,表达流畅,充满了对于友人的敬佩和祝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知县苏秘丞移英州》是宋代诗人李觏在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创作的送别诗。在这期间,诗人李觏主要担任国子监直讲等学官职务,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关注社会现实。他一生奔波,努力践行儒家的“经世致用”之学。 在这一时期,北宋的政治形势比较复杂。神宗在位时,王安石主持变法,试图改革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以求富国强兵。然而,由于变法触动了许多保守势力的利益,因此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反对。在这种背景下,李觏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充满了忧虑和期待。 诗中的苏秘丞是李觏的朋友,即将被调任到英州做知县。在送别之际,李觏以这首诗表达了他们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他希望苏秘丞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够继续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有益的贡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