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示建弥陀会

标题包含
示建弥陀会
了得惟心是道场,弥陀元不在西方。 面门出入无人荐,刹刹尘尘迸宝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说得正是心性之学才是修行的关键,阿弥陀佛原本就无处不在,无论是哪个领域或境界,都能闪耀出智慧的火花。
去完善
释义
1. 道场:佛教用语,指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这里借指修行证道的处所。 2. 弥陀:阿弥陀佛的简称。 3. 西方:此处指西方极乐世界,佛教认为那是阿弥陀佛所在的净土。 4. 面门出入:谓入门见山,指最直接地面对问题,无迂回曲折。 5. 无人荐:意谓没有人推荐介绍,喻指靠自己独立思考领悟。 6. 刹刹尘尘:佛语,意为微尘世界中的每一个刹那。 7. 迸宝光:发出珍贵的光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示建弥陀会》是释德光大师对于禅宗佛学观念的精深阐述。诗人首先指出“了得惟心是道场”,强调心性在修行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即心中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做到万缘放下,随处自在。接下来的“弥陀元不在西方”则消解了对阿弥陀佛具体方位的执着,进一步破除二元对立思维,令修行回归当下。 诗中“面门出入无人荐”一句,意味着破除一切外在依赖,自我顿悟成佛之道。而“刹刹尘尘迸宝光”则寓意在修行的每个瞬间,当心灵达到清净境界时,自然能展现出智慧之光,照亮自己和他人。 整首诗体现了禅宗教义的精髓:心性本净,一念顿悟,达到明心见性的境地。诗人以其独特的方式阐述了禅宗学说的内在哲学,引导人们在诗意的修行中寻找心灵的解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示建弥陀会》是宋代著名僧人释德光创作的。释德光在禅门中是声望极高的宗师级人物,他秉承禅宗的传承,以明心见性为宗要,强调学者的自觉修行,为佛教的推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在诗中表达出追求解脱、修得善果的理念,因此受到了后世的尊敬和赞誉。 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阶段。在宋仁宗时期,民间对于宗教信仰的热情高涨,崇信佛教蔚然成风。释德光在此时创立了弥陀会,倡导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以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观念。这一教义受到普通百姓的广泛欢迎,成为民间广泛信仰的一部分。 释德光的个人经历颇为传奇。早年家贫,四处游历访学,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宗师,学习佛法。他的禅法直截了当,吸引了众多的信徒。除了弘扬佛法外,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注民生问题,与百姓保持紧密的联系。这使他成为了僧俗两界都尊敬的高僧大德。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