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襄阳路逢寒食

标题包含
襄阳路逢寒食
去年寒食洞庭波,今年寒食襄阳路。 不辞著处寻山水,秪畏还家落春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张说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凤阁舍人等职。武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去年清明节时还在欣赏洞庭湖的风光,今年却在襄阳路上度过。尽管山水风景引人入胜,但更害怕的是回家时已近春末。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为春秋战国时楚国故地,自古为军事重镇。 2. 寒食:清明前一天或两天,古人从这天起一百零五天禁火,故称“寒食”。清明节扫墓祭祖的风俗在唐代已很盛行。 3. 洞庭:即湖南的洞庭湖,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4. 不辞:不推辞,不怕麻烦。 5. 着处:在……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襄阳路逢寒食》是一首描绘作者在襄阳路上偶遇寒食节的古诗。诗中,作者通过去年与今年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不断寻找山水的喜悦和害怕归家时春光已逝的忧虑。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深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714年左右的某个春日,唐朝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张说,骑着马在襄阳的道路上前行。这一天正值寒食节,行人稀少,春风萧瑟,给人一种孤独而凄美的感觉。然而,对于这位诗人来说,此刻的心境却绝非“凄美”二字可以概括。 此时的张说,刚刚因直言进谏而被贬官外放。他从京城的繁华景象来到了遥远的襄阳,人生际遇的巨大落差让他倍感失落和无奈。但作为一个正直的文人,他并没有放弃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心,依然在道路上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动向和百姓的生活。 这个时代的唐朝,正处于盛世末期,皇帝奢侈无度,官僚腐败成风。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国家政治日益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说深感忧虑,却又无力改变现实,只能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忧思。 因此,当他在襄阳路上看到寒食节的冷清景象时,心中不禁涌起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襄阳路逢寒食》,用优美的诗句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