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和圣制潼关口号应制

标题包含
奉和圣制潼关口号应制
天德平无外,关门东复西。不将千里隔,何用一丸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张说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凤阁舍人等职。武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段古文描述了天地之间的平和无外,就像关闭的门一样,无论东西。即使相隔千里,也不觉得有隔阂,如同用一丸泥就能连接在一起。
去完善
释义
天德:天的德行,这里指国家的仁爱。 平:平安,宁静。 无外:没有敌对势力,表示国家和平统一。 关门:潼关,位于陕西省潼关县,是古代的一处重要关隘。 东复西:从东边到西边,形容国家疆土辽阔。 千里:指距离遥远。 一丸泥:用泥土塑成的小丸,这里形容面积狭小,微不足道。
去完善
赏析
《奉和圣制潼关口号应制》张说这首诗歌表达出诗人对于天道的理解以及他的政治理想。潼关是古代长安东部的重要关卡,而天德,是指天地之德,也就是自然之道,是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的泛指。 首句“天德平无外”中的“平”代表稳定和谐的状态,意味着天地之间的和谐没有内外之分。第二句“关门东复西”描述了潼关的地势,通过对比东西方向的不同作用,展示了诗人强调平衡稳定的立场。 第三句“不将千里隔”意味着以道治国,不会因为地理距离而疏远任何一方,体现了一种平等和谐的价值观。最后一句“何用一丸泥”则指出,在天地人三才之间的平衡状态下,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物也能发挥巨大作用,不必依赖外界的力量。 这首诗用简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理解,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秩序和平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圣制潼关口号应制》是唐代诗人张说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创作的。这首诗歌以应制的体裁写成,充分展现了张说作为朝廷重臣的文化素养与政治风采。 诗人在这一时期已身处高位,任宰相之职,然仍能关注民生疾苦,表达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唐朝初期,社会富足,经济繁荣,但仍有许多人生活困苦,这种矛盾反映了社会现实。诗人感慨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期待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