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

标题包含
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 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缓歌春兴曲,情竭为知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张说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凤阁舍人等职。武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东方图书馆,西方书画院。诵读诗歌关心国家大事,讲解《易经》领悟天地之道。 位置重要如同调味佳肴,恩情深厚如同美酒醉人。缓缓唱出春天的歌曲,全心全意为了知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东壁:即东壁宿,是二十八宿之一,这里指代皇家藏书之所。 2. 图书府:即图书馆。 3. 西园:指皇家园林。 4. 翰墨林:指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5. 诵诗闻国政:通过吟咏诗歌来了解国家政治。 6. 讲易见天心:通过讲解易经来体察天意。 7. 和羹:古代指皇帝宴会时所赐的佳肴。 8. 醉酒:指饮酒的礼遇。 9. 春兴曲:描绘春天景象的曲子。
去完善
赏析
《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这首诗歌是唐代著名文人张说的一首应制之作。整首诗用典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 首联“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巧妙地将东壁图书府(象征皇家藏书之地)与西园翰墨林(象征着文人士大夫的诗文交流之所)相对照,暗示了皇家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颔联“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学习诗书经典的过程中感悟到国家治理之道以及天理人心的真理。这里既有对儒家经典的尊重,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颈联“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则将诗人的自我定位与皇家的恩典相互关联,以和羹(古代宫廷宴会中的一种食物)的比喻来表达自己虽然位居高位却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表达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之情。 尾联“缓歌春兴曲,情竭为知音”则是诗人对自己在宴会上抒发情感、展现才华的描述。这里的“春兴曲”既代表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也寓意着生机勃勃的春天,彰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境。 总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在皇家书院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国家治理和文化传承的深度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是唐代著名文人张说在唐玄宗时期创作的一首诗篇。这首诗的背景时间为公元715年前后,时值唐玄宗刚刚即位,励精图治,广揽人才,努力恢复国家繁荣的景象。 在这一时间段,张说曾担任宰相等要职,他的政治生涯达到了顶峰。然而,他并未沉溺于此,反而积极参与文学活动,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互相唱和,推动了唐代文化的发展。在这首诗歌中,张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皇帝赐食的场面,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和对朝廷的忠诚之心。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唐朝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士人阶层对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较高。丽正殿书院作为当时的一个学术机构,聚集了许多才子佳人,他们在那里交流学习,共同促进文化的繁荣。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