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中秋宴客,有怀壬午岁吴江长桥)
洞庭波冷,望冰轮初转,沧海沈沈。万顷孤光云阵卷,长笛吹破层阴。汹涌三江,银涛无际,遥带五湖深。酒阑歌罢,至今鼍怒龙吟。
回首江海平生,漂流容易散,佳期难寻。缥缈高城风露爽,独倚危槛重临。醉倒清尊,姮娥应笑,犹有向来心。广寒宫殿,为予聊借琼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洞庭湖波光粼粼,望着那渐渐升起的月亮,夜幕如同大海一般深沉。大片的月光如云朵般翻涌,一首长笛曲穿透层层阴郁。江水滔滔不绝,波涛汹涌,似乎与远处的五湖相互映衬。歌唱完后,酒杯已经空了,依然能听到江底的激愤之声。
回顾过往的岁月,漂泊不定的人生就像那江河之水,很容易散去。而那些美好的时光却难以寻觅。远远的高楼在夜风中显得神秘莫测,独自凭栏再访故地。我醉眼朦胧,连嫦娥也会觉得可笑,因为我依然有着初衷之心。就像那广寒宫,只不过暂时借给我乘凉的地方罢了。

去完善
释义
1. 洞庭:指太湖中的洞庭山。
2. 冰轮:指月亮。
3. 沧海:大海。
4. 万顷:形容面积广大。
5. 孤光:孤独的光亮,此处指月光。
6. 云阵:云层。
7. 长笛:古代竹制的横吹乐器。
8. 层阴:浓重的阴影。
9. 三江:泛指众多的江河。
10. 银涛:波浪反射出的光亮。
11. 五湖:指太湖及其周围的五个湖泊。
12. 酒阑歌罢:表示宴会结束。
13. 鼍怒龙吟:形容江水激荡的声音。
14. 回首:回顾过去。
15. 江海平生:漂泊不定的半生。
16. 漂流容易散:形容人生经历丰富。
17. 佳期:美好的时光。
18. 缥缈高城:虚幻的城市。
19. 风露爽:风凉露冷。
20. 危槛:高楼的栏杆。
21. 独倚:独自依靠。
22. 清尊:酒杯。
23. 姮娥:即嫦娥,这里代指月亮。
24. 向来心:一直以来的心愿。
25. 广寒宫殿:月宫。
26. 聊借:暂时借用。
27. 琼林:美玉般的树林,这里代指月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意象与情感独具一格。开篇写冷冷的洞庭湖波、广阔的孤月、云阵和层阴,这些都是十分壮阔的景象。而中间的“汹涌三江”,以银涛为背景,呈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随后又用酒阑歌罢、鼍怒龙吟描绘出热闹的中秋宴会景象。首句表现出词人对家乡深邃的情感,同时又暗含漂泊不定的感慨。下片讲述人生的颠簸与岁月的流转,体现了诗人此时复杂的心理活动。整体而言,该词塑造了一幅富有韵律感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念奴娇·中秋宴客,有怀壬午岁吴江长桥》是南宋词人叶梦得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即公元1144年前后。
在创作这首词时,叶梦得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在政治上曾担任过参知政事、尚书左丞等要职,但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最终在晚年辞官回乡。这段经历使他对人生的起起落落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对外屈辱求和,对内镇压抗金义士。叶梦得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对这种现状感到忧虑和痛心。因此,他在词中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
在词的结构上,叶梦得以"吴江长桥"为背景,描述了中秋佳节的欢乐气氛,同时巧妙地将这种氛围与自己心中的忧国之情相对照,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手法既表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突显了他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