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迩英阁前槐后竹双槐极高而柯叶拂地状如龙蛇或谓之凤尾槐

标题包含
迩英阁前槐后竹双槐极高而柯叶拂地状如龙蛇或谓之凤尾槐
凤尾扶疏槐影寒,龙吟萧瑟竹声干。 汉皇恭默尊儒学,不似公孙见不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凤尾摇曳生姿,槐树阴影显得有些寒冷;苍龙在吟唱时,竹林里传来萧瑟的声音。汉朝的皇帝谦逊地保持沉默,尊重儒家学者,而不是像公孙弘那样不戴帽子就相见。
去完善
释义
《迩英阁前槐后竹双槐极高而柯叶拂地状如龙蛇或谓之凤尾槐》是北宋诗人曾肇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迩英阁:古代书院中的一个建筑,用以藏书和供学者研讨。 2. 凤尾槐:指一种高大的槐树,因其枝叶形似凤凰尾巴而得名。 3. 扶疏:形容枝叶繁茂的样子。 4. 汉皇:此处指汉朝的皇帝。 5. 恭默:恭敬静默,表示尊重他人的意思。 6. 儒学:儒家学说,即儒家思想。 7. 不似公孙见不冠:这里用公孙弘的典故,他身为丞相却常常戴帽不穿朝服上朝。此处表明皇上对儒学的尊重和礼遇,并非像公孙弘那样不修边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槐树和竹林的生动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诗人以“凤尾扶疏槐影寒,龙吟萧瑟竹声干”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槐树和竹林的特点:前者高耸入云,枝叶繁茂,犹如凤凰的尾巴;后者挺拔俊秀,枝叶婆娑,如同龙的吟啸。这种生动的比喻,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机。 接下来,诗人又以“汉皇恭默尊儒学,不似公孙见不冠”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汉朝皇帝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对比汉朝皇帝与公孙弘,强调了儒家学问的重要性。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推崇和对知识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槐树和竹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汉朝皇帝与公孙弘,表达了对于儒家文化的敬仰和对知识的尊重。这首诗不仅富有艺术美感,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首难得的艺术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迩英阁前槐后竹双槐极高而柯叶拂地状如龙蛇或谓之凤尾槐》,是宋朝诗人曾肇在迩英阁前的所见所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诗人的生平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曾肇(1047-1107年),字子开,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这首诗歌创作于神宗年间,此时的北宋处于较为稳定的时期,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诗人曾在迩英阁前的参天古槐下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他看到的是高大挺拔的槐树和翠绿的竹叶,还有那龙蛇般的枝干和凤尾般的树叶,这一切都让他心旷神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美景,并由此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宁静的夜晚,诗人沉思着国家的未来,期待着自己能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然而,他也深知,现实并非理想,社会矛盾和问题仍然困扰着他。尽管如此,诗人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相信未来终会实现美好的愿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