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花
凌波条体纤,柔枝叶上缀。
青青乱松树,直干遭蒙蔽。
不有严霜威,焉能辨坚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盈的脚步如丝般柔美,绿叶繁茂装点着枝头。
青松混乱生长,笔直的树干却被遮挡住。
如果没有严霜带来的威胁,如何分辨坚硬与脆弱?
去完善
释义
1. 凌波:指水的上层,也指植物在水面上生长。此处可以理解为荷花等水生植物。
2. 条体:指植物的枝条或树干。
3. 缀:装饰,点缀。此处可以理解为叶子挂在枝头。
4. 青青:绿色。
5. 乱松:杂乱的松树。
6. 蒙蔽:遮盖住,使看不见。
7. 不有:如果没有。
8. 严霜威:寒冷的霜冻天气。
9. 焉能:怎么能。
10. 坚脆:坚硬与脆弱。
去完善
赏析
《凌霄花》是一首描绘凌霄花的诗,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凌霄花的美丽与坚韧。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凌波条体纤,柔枝叶上缀”,形象地描述了凌霄花的枝条轻盈、叶子繁茂的特点。接下来的“青青乱松树,直干遭蒙蔽”则表现了凌霄花与松树的对比:虽然松树高大挺拔,但却被凌霄花的枝叶所遮掩。这里的“蒙蔽”并非贬义,而是强调凌霄花的旺盛生命力。最后两句“不有严霜威,焉能辨坚脆”,则表达了只有经历了严霜的考验,才能分辨出凌霄花的坚韧与脆弱。整首诗通过对凌霄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凌霄花创作于北宋时期,曾肇是北宋著名文人、学者,曾参与《新唐书》的编修。公元1079年,48岁的曾肇因为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被贬谪到颍州(今安徽阜阳)。在这段期间,他见到了当地生长的凌霄花,因感其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写下这首流传后世的诗作《凌霄花》。
当时,北宋社会正处于新旧党争激烈期。一方面,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正在逐步推进;另一方面,保守派势力试图抵制改革,双方关系紧张。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曾肇作为一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士人,对朝廷的政治风向和民间的现实问题有着深刻的观察和理解。他以凌霄花为象征,揭示了人性中坚韧不屈的一面,既表达了自己面对挫折的决心,也传递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